青春导语|刘舒:在群体的喧嚣中,聆听自己的声音——写给正在寻找方向的你
2025-11-13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刘舒 责编:徐雪莲 浏览:11

    图片


个人简介:

刘舒,中共党员,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鲁泰纺织服装学院24级辅导员。


亲爱的同学们:

夜深了,我刚从办公室走出来,图书馆的灯一盏盏熄灭,同学们三三两两说笑着走向宿舍。这样的夜晚,总让我想起你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个词——“卷”。是啊,当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跑道上奔跑,你是否也曾停下脚步,轻声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走的路吗?


一、群体的声音再大,
也不该淹没你内心的回响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这句话并不是在否定集体的价值,而是在提醒我们:当融入变成盲从,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在喧嚣中沉默。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场景:

朋友圈里晒出一个个名企offer,你手中的考研资料突然变得沉重;

宿舍夜谈时,只有你对热门网游不感兴趣;

小组讨论中,你提出一个不同的方案,却遭遇一片沉默……

这些时候,你是否也曾怀疑:是我错了吗?

我想告诉你,那不是你的错,而是你内心正在发出微弱却坚定的信号——你在尝试走出群体的“舒适区”,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


二、独处,不是孤独,
而是与自我深度对话的开始


上学期,一个学生来找我,眼神里写满迷茫:“老师,大家都去实习了,可我想静下心来做科研,是不是错了?”

我反问他:“你是因为热爱科研而选择,还是因为害怕落单而纠结?”

他的问题,或许也戳中了许多人的内心。我们常常在群体的期待与自我的真实渴望之间摇摆,甚至忘记了:大学四年,比学会合群更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相处。

那些独自往返于图书馆与实验室的日子,那些在稷下湖畔晨读的清晨,那些选择志愿服务而非热门竞赛的周末——这些看似“不合群”的选择,恰恰是你灵魂生长的痕迹。


三、多元的校园,
从来不止一种“优秀”的模板


看看我们山理工的校园吧:

有人在实验室待到凌晨,只为了一组精准的数据;

有人在稷下湖畔与先贤对话,在书中寻找精神的共鸣;

有人把志愿服务当作必修课,在奉献中找寻人生的价值……

正是这些“不一样”,构成了大学最美的风景。而我们学校的校训——“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也正是对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优秀”,而是在全面发展中活出真实的自己。


四、独立思考,
是青春最珍贵的导航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算法推送、社会比较、群体压力……每一个声音都在试图塑造你。而独立思考,就是你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导航仪。它让你在每一次“随大流”面前停下脚步,听见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选课,是选“容易过”的,还是选“我想学”的?

参赛,是为了加分,还是为了挑战自我?

恋爱,是因为寂寞,还是因为心动?

真正的个性,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在理解规则后的超越,在尊重多元中的坚守。它不是对世界的拒绝,而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五、你生来就是星辰,
不必隐匿自己的光芒


同学们,四年很短,短到只够你真正活成一次自己。当你多年后回望,会让你眼眶湿润的,一定不是那个与众人无异的你,而是:

那个敢在暴雨中独行的身影;

那个为梦想坚守到最后的倔强;

那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瞬间。

所以,当世界向右时,请你安然地向左。这不是叛逆,而是对生命最深的诚意。



你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星辰,不必在银河中隐匿自己的光芒。愿你在山理工的每一天,都能活成这样的模样——

知所从来,明所去向

和而不同,卓尔不群

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你们的辅导员

于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