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导语丨刘岩:观《令人心动的offer7》,拆解职场准备
2025-11-08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刘岩 责编:徐雪莲 浏览:11




    微信图片_2025-10-30_234832_283.jpg 

 


个人简介:

刘岩,男,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高校创业咨询师,先后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师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淄博市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20余项。






近期《令人心动的offer7》正在热映,我被节目里10位名校实习生的职场试炼深深触动。这季以传媒行业为切口,将主持人职业从“台前光鲜”到“幕后专业”进行全链条拆解,从8人争夺1个东方卫视入职名额的残酷竞争中,恰恰折射出当代职场的真实生态。从实习生们的成败得失中,我们能清晰提炼出大学生职场准备的核心逻辑,这远比单纯传授求职技巧更具价值。


0

专业能力:职场立足的硬核基石


令人心动的offer7》中,“双第一强强联合组”的庞铮和张诗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在新闻播报、深度访谈等任务中展现出的扎实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被网友形容为“游戏里的满级大神”。庞铮更是凭借每一个课题的高质量完成度,获得带教老师“已经可以直接上岗”的高度评价,成为offer的热门竞争者。反观首轮被淘汰的刘骙和张宁宁,镜头感不足等专业短板直接暴露了能力缺陷,最终遗憾离场。这组鲜明对比印证了一个职场真理:专业能力永远是最硬的通行证。

对大学生而言,专业能力的打磨需要兼顾“深度”与“广度”。深度上,要吃透核心课程,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传媒专业学生应精通新闻采写编评、出镜报道等核心技能,就像节目中实习生必须熟练掌握急稿播报、人物访谈等专业能力一样。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竞赛、科研项目来深化能力,比如新闻专业学生可尝试深度报道创作,在实践中提升文字功底和逻辑思维。

广度上,要针对目标岗位需求拓展技能边界。《令人心动的offer7》的实习生不仅要会采访撰稿,还需掌握剪辑、出镜等复合技能,这启示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金融专业学生可学习Python数据分析,师范专业学生应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附加技能往往能成为求职加分项。同时要关注行业细节要求,节目中杨羚蔚因镜头感等小细节暴露短板,提醒我们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落实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0

心态管理:穿越职场风浪的内在罗盘


职场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令人心动的offer7》生动展现了心态对职业发展的关键影响。杨羚蔚连续三个课题未得分后,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甚至崩溃落泪,原本活泼的性格变得忧郁;李宇嘉也因几次失败而自信心受挫。但节目也传递出积极信号:职场不同于高考,它给予无数次试错和重来的机会,一次否定绝不代表人生的失败。这种“反完美主义”叙事,恰恰揭示了真实职场的成长路径——在试错中前进,在调整中成长。

大学生首先要建立“成长型思维”,将挫折视为能力提升的契机。就像杨羚蔚在后续课题中实现逆风翻盘,冯程朗从被看好淘汰到拿下民生新闻课题胜利,证明职场进步往往始于困境突破。面对学业中的低谷、实习中的失误,不应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而应像节目中优秀实习生那样,主动复盘问题所在,针对性改进。

其次要培养“结果导向”的抗压能力。带教老师臧熹在点评中强调,传媒行业高压常态化,能否在deadline前产出优质内容,是区分优秀从业者的关键。大学生可通过参与高强度实践项目,比如在短时间内完成策划案、调研报告等,逐步提升抗压阈值。同时要学会管理期待值,接受不完美的开始,就像实习生们从念错稿件、采访冷场到渐入佳境,成长本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要保持“空杯心态”。庞铮虽表现出色,却因报道中规中矩、创新不足被带教老师指出问题,这提醒我们无论基础多扎实,都要保持学习热情。大学生在实习或求职初期,应主动向资深从业者请教,摒弃“名校光环”带来的优越感,以谦逊态度吸收实践经验。


0
软技能:隐性竞争力的显性表达


令人心动的offer7》的考核中,软技能的重要性被反复凸显。张诗雯虽专业功底扎实,却因抗压能力不足,一紧张就乱了阵脚,且统筹能力欠缺,担任队长时竟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这让她的offer竞争力大打折扣。而庞铮在团队任务中展现的超强统筹能力,成为她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这些细节表明,软技能已成为职场竞争的核心变量。

沟通表达能力是软技能的核心。节目中,实习生需与采访对象快速建立信任,向带教老师清晰汇报工作思路,这些都依赖高效沟通。大学生可通过课堂展示、社团活动、模拟采访等场景刻意练习,既要学会清晰传递观点,也要掌握倾听技巧——就像深度访谈中,实习生需耐心引导受访者,而非单向输出问题。

团队协作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民生新闻课题中,李宇嘉和冯程朗的胜利得益于默契配合,而有些小组则因分工混乱导致任务失利。大学生在小组作业、社团项目中,应主动承担责任,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团队胜利高于个人表现”的职场逻辑。尤其要避免“搭便车”心态,就像节目中踢馆机制下,任何成员的松懈都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问题解决能力是职场的“加分利器”。令人心动的offer7》设置的20分钟急稿播报、易立竞式终极访谈等环节,考验的正是临场应变与问题解决能力。大学生可在实践中刻意训练:面对突发状况时,先明确核心问题,再拆解解决方案,最后落地执行。比如在实习中遇到数据缺失,可通过多渠道核实、合理估算等方式应对,而非坐等他人解决。


04
职业认知:精准定位的导航系统


许多大学生求职时存在“盲目跟风”问题,而《令人心动的offer7》中实习生的表现则凸显了清晰职业认知的重要性。王韵琳虽然颜值高、能提出新颖观点,但因专业积淀不足且跨行业跳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背后正是职业规划的缺失。精准的职业认知,能让我们在求职路上少走弯路。

第一步是全面自我评估。大学生需客观盘点自身优势与短板,既包括专业成绩、技能证书等硬指标,也涵盖沟通、抗压等软素质,就像《令人心动的offer7》中实习生需清晰认知自己在镜头表现、文字能力等方面的强弱项。可借助职业测评工具,结合实习反馈,形成对自我的立体认知。比如发现自己擅长文字表达但镜头感不足,可侧重向编辑、文案等岗位发展。

第二步是深度行业调研。令人心动的offer7》让观众看到主持人职业并非“人人都有麦克风”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字字较真”的专业门槛和高强度的幕后工作。这提醒我们,选择职业前必须深入了解行业真相。大学生可通过行业报告、校友访谈、短期实习等渠道,掌握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岗位要求、工作强度等信息,避免因“滤镜效应”导致入职后产生心理落差。

第三步是构建职业路径。明确职业目标后,需制定阶段性计划。大一时打好专业基础,大二参与相关实践,大三进入目标行业实习,大四冲刺求职——这种循序渐进的准备,能让职场起步更从容。就像庞铮之所以表现出众,与其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密不可分。同时要保持路径的灵活性,根据行业变化和自身成长及时调整方向。

图片


令人心动的offer7》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职场启示的起点。节目中实习生们的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都在告诉我们:职场准备从来不是临阵磨枪的突击,而是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工程。从专业能力的深耕到心态的锤炼,从软技能的打磨到职业认知的清晰,每一步准备都在为未来的职场之路铺路。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见证过太多因准备充分而从容入职的学生,也见过不少因仓促应战而错失良机的案例。希望同学们能以《令人心动的offer7》为镜,尽早启动职场预备计划,在大学时光里扎实积累、持续成长。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像那些最终脱颖而出的实习生一样,自信地接住属于自己的“心动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