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韩钊,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体育学院辅导员。
2025级的体育生们,亲爱的队友们:
两个月前,你们带着一身汗水的荣光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山东理工大学。还记得入学当晚的见面会,我对你们说:“欢迎来到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份骄傲,源于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是你们用毅力突破极限,哪怕带着伤痛,也拼来了这张珍贵的入场券。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我更加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份新的骄傲,来自我这两个月的亲眼见证:我见过你们在清晨的薄雾中,咬着牙完成最后一组冲刺,哪怕双腿已经灌了铅;我见过你们在文化课的课堂里,尽管眼神困惑却依旧紧握笔杆,试图搞懂那些陌生的理论内容;我也见过你们在全新的团队里,从陌生到默契,在一次次的配合中,找到了归属与责任。
我知道,这两个月绝不轻松。你们或许正在经历:“训练累”与“上课困”的夹击,感觉时间被撕成碎片;对学业理论的陌生感带来的自我怀疑;目睹身边高手如云,内心产生的无形压力。我想说,这一切的感受都真实且正常。大学的挑战,从不只在场馆之内。但请记住,你们用时间证明了:体育生骨子里的那份坚韧、不服输与团队精神,正是你们应对这一切挑战的最强“核心力量”。
你们正在经历从一名“运动员”,成功转型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运动员”的过程。这意味着,你们需要在保持高强度专业训练的同时,去征服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化课,去钻研运动解剖学、体育概论等理论。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或许比跑一个一万米还要令人心生畏惧。但请记住,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山”。你们在训练中学会的“分解动作”“复盘反思”和“挑战极限”,完全可以迁移到学习中来。把一门难课当成一个难啃的技术动作,一步步分解,一遍遍练习,你同样可以征服它。大学的优秀是多元的,你们带来的这股在逆境中拼搏、在协作中共赢的“体育魂”,正是这片校园里最珍贵的色彩。
前两个月的“适应赛”已然结束,真正的“联赛”才刚刚打响。 在此,我想送上两份继续前行的“装备”:

善于“求助”的智慧。 真正的强大,从不惧怕暴露短板。训练遇到瓶颈,大胆请教教练与学长;学习感到吃力,主动地去找老师、学长学姐或者同学。“求助”不是软弱,而是最聪明的进取。

找到自己的“节奏”。别再被Deadline拖着跑。试着规划你的“时间赛道”:坚持雷打不动的训练,保证不可或缺的睡眠,锁定高效学习的“黄金时段”。掌控了时间,你便掌控了大学生活的主动权。
未来的体育人才,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另一条是丰盈的头脑与综合素养。唯有如此,你们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加宽广,无论是走向顶尖赛场,还是成为教练、教师、体育产业的管理者,都能从容不迫。
同学们,你们用汗水赢得了大学的入场券,而现在,你们正用每一天、每个月的坚持与努力,为未来四年铺就最坚实的跑道。前路很长,但我们并肩作战。你们的每一次发力,都让“山理工体育人”这个名字,更加响亮,期待见证你们的又一次“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