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胡琪琪,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现任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022级辅导员。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中这句呐喊叩击着无数人的心灵,也藏着即将毕业的你们心中的悸动——对校园外世界的好奇,对“稳定”与“闯荡”的纠结,对“成为自己”的期待。校园这方天地,或许是你们目前最熟悉的“浪浪山”,而前路的求职、读研、深造,都是属于你们的“取经路”。作为辅导员,我想和你们聊聊,如何带着勇气与初心,走好这段旅程。

01
山的后面是什么,总得自己去看看
电影里的小猪妖,没拿到“编制”就敢跳出舒适圈,也要踏上取经路。你们何尝不是如此?毕业季的选择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有人纠结考研还是就业,有人犹豫回家乡还是去大城市,有人担心选错了怎么办……但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选项本身,而是“想太多、做太少”带来的内耗。
我见过同学在“考公还是找工作”的纠结中错失秋招,也见过有人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出简历反而在实践中找到了方向。浪浪山外可能是更开阔的旷野,哪怕可能伴随着新的挑战,但“出发”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取经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每一步的探索里——去投一份“不太对口”的简历,去参加一场行业分享会,去尝试一次实习,哪怕跌跌撞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探路”。

02
“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电影里的“草根取经团”个个有缺点:蛤蟆精攥着工牌患得患失,黄鼠狼爱唠叨,猩猩怪结巴社恐,但他们凑在一起,居然真的打败了妖怪。这多像你们——也许你觉得自己“没经验”“学校不够顶尖”,但谁不是从“新手”开始的呢?
毕业季的“失败”太正常了:简历石沉大海、面试紧张到忘词、考研差了几分……但这些“不完美”里,藏着成长的密码。就像有人考研失利后,在工作中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赛道;有人求职碰壁后,反而明确了“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重要的不是“必须成功”,而是“敢于开始”。你们的价值,从不由“一次结果”定义,而在“愿意为理想多试一次”的坚持里。

03
可以走得慢,但别忘为什么出发
四只小妖在取经路上,面对“自保还是救人”的选择,说了句:“要是见死不救,取经又有何用?”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赶路时,别忘了抬头看看身边的风景,问问自己“初心是什么”。
职场里有人为了“升职”忘了工作的意义,学习中有人为了“分数”丢了探索的乐趣,而你们的“初心”,或许是入学时暗暗发誓“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人才”,或许是“想让家人过得更好”,或许只是“想做一份能帮到别人的工作”。面试时被问“职业规划”,不妨想想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初心;选择offer时,别只看薪资,也看看每天做这件事,会不会让你觉得踏实。偶尔迷路没关系,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最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不会在迷途中走得太远。

04
哪怕是“小人物”,也能成为别人的光
电影结尾,四只没名字的小妖,因为救了村民,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英文片名《Nobody》(无名之辈),最终活成了“Somebody”(有意义的人)。这多像平凡生活里的我们——不必追求“惊天动地”,哪怕是微小的善意与责任,也能发光。
有人在实习时主动帮同事整理数据,看似“不起眼”的事,却让领导记住了他的细心;有人在求职群里分享自己的面试经验,帮同学少走了弯路。这些小事,都是你们在“取经路”上的“修行”。未来的工作里,认真做好一份报表、耐心回复一个客户、帮新同事搭把手……这些“微小的坚持”,会慢慢让你成为“被需要”的人。你们或许成不了“大人物”,但一定能成为“有温度”的人。

05
人生三万天,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小猪妖说:“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你们再合适不过。父母可能希望你“稳定”,朋友可能羡慕“高薪”,但人生的刻度,终究要自己定义。
不必因为别人考公就跟风,不必因为同学进大厂就焦虑。就像有人选择去乡村支教,有人扎根科研实验室,有人开了家小小的工作室——他们的选择不同,却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毕业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开始生活”。接纳自己的“不主流”,允许自己“慢慢来”,只要方向是自己选的,这条路就值得走。

最后,想对你们说:校园这道“浪浪山”的门即将打开,前路或许有风雨,有迷茫,但请记得,你们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就像电影里说的,“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无论未来是登顶还是跋涉,愿你们始终带着初心,成为自己人生里的“齐天大圣”。
加油,我的毕业生们。取经路上,我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