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王迪,女,中共党员,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冶金2023级辅导员。
2019年7月,王迪从企业转身走向三尺讲台,开启了在山东理工大学的辅导员生涯。从初见学生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面对千头万绪时的游刃有余;从初为人师的青涩忐忑,到成为学生口中亲切的“迪姐”。六年光阴流转,她用行动诠释着“温柔且坚定”的育人真谛——温柔是读懂每个青春的情绪密码,坚定是坚持原则,守住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PART.01
温柔是她的底色
“每个学生都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点亮。”毕业离校那天,辅导员老师送给了王迪的这句话,当她也站在辅导员的岗位上,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分量。
6年时光,596名学生,2190个日夜的坚守,3288次深度谈心,她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心换真情,用行动暖人心。2022年10月的一个凌晨,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名学生突发急症,呕吐不止,意识模糊。凌晨4点的医院急救中心,她毫不犹豫地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接下来的72小时里,她的身影穿梭在急诊室的走廊里,缴费、检查、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安抚学生、联系远在新疆的家长。这期间学生两次被推进急救中心,又紧急转院治疗,她始终寸步不离地守候。直到学生家长终于突破疫情封锁赶到医院,她才真正坐下来喘口气。而此时她已经怀孕6个多月。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她曾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陪失恋的学生在操场散步谈心,发动同学们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的学生转发水滴筹信息、跟学校申请爱心基金,也曾为求职受挫的学生修改简历、模拟面试……做好24小时在线的知心姐姐。

最让她珍视的,是每逢佳节时那些从天南地北飞来的祝福——毕业研究生邮寄来的读博院校的特色月饼,步入职场的学生发来的晋升喜讯。“温柔是给予学生最大的情绪价值,”这是她常说的话,“要如同阳光给万物以温度却不夺其锋芒。”在这些年复一年的守望中,她以春风化雨的温柔点亮每一颗年轻的心灵,用温暖的陪伴守护着每一段成长的旅程。
PART.02
坚定是她的力量
王迪常说:“辅导员的工作要充满温度,也要严格规范,做有原则的守护者。”
她以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她建立“双清单四维度”安全管理机制:编制《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和《学生动态排查管理明细表》,将特殊群体、宿舍安全、网络舆情、综合隐患等32个风险点纳入常态化排查体系;坚持执行“三个一”工作法:每两周一次全面排查、每晚11点一次零汇报、每个隐患一跟到底,实现对所带全体学生的精准画像和动态管理。她始终发扬将“安全阀”拧紧到每个细节的工作作风,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她以系统思维构建学风、班级建设新格局。她打造“五个零”课堂文明规范,建立“朋辈成长领航”计划,组织成立“学霸讲师团”,开展“1+N”结对帮扶,累计帮助37名学业困难学生实现逆袭。她以五有五自型班级建设和三好四强五星级团支部建设为抓手,制定《班级建设量化二十条》,推行“宿舍网格化”管理。“学风、班级建设当然不是冰冷的条规,而是有温度的成长陪伴。”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智慧,让她所带的学生中1人上岸拔尖选调生,1人负责的关爱残障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五届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铜奖,1人获校创新创业年度人物,1人获校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所带材化2101班获评山东省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先进集体、校十佳班集体、红旗团支部,高材2101团支部以优秀等级结项特色团支部立项,3个班级获学校先进班集体。那些看似严格的要求,实则是她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的育人深情。

PART.03
创新是她的追求
王迪始终相信:“好的教育要与青春同频共振。”要努力将传统工作注入新活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育人成效的试金石。”一条条精心筛选的就业信息、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模拟面试、一个个反复沟通的就业岗位、一场场风雨无阻的访企拓岗,都在诉说着她用专业与情怀托举学生职业梦想的动人故事。在13号教学楼一楼的走廊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总是吸引着来往学生的目光——贴满五颜六色招聘简章的“就业信息长廊”。每天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这里驻足讨论。这面会“说话”的墙的背后,是她带着就业服务部的同学们,一场场招聘会奔波,一份份简章收集,又一张张精心张贴的成果。200余条动态更新的招聘信息,不仅传递着就业资讯,更传递着她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的愿望。
“实践是行走的课堂,更是青春最美的答卷。”她带领的“鱼翔梦渚”实践团,五年如一日地在菏泽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每年盛夏,他们都会如约出现在“小荷学堂”的教室里,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与知识。他们用1400余小时的坚守,换来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更收获了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TOP100的殊荣。面对当前的银发浪潮,她又组建起“老老相随,共筑最美夕阳”志愿服务队,带领青年学生走进张店的东方社区、长者食堂和养老机构,用青春的活力温暖着暮年的时光,这个项目获得淄博市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二等奖,学校“快乐马甲”十佳社区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她常对学生们说“社会实践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青春的温度去温暖这个世界”。

“网络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对话。”她创新构建的“一核三翼五强化”网络育人体系,犹如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浸润着青年学子的心田。以“讲透小道理、说通大道理”为核心,她汇聚了一支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骨干和优秀校友组成的网络思政“梦之队”——他们政治过硬、情怀深厚,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时代的故事,孕育出一批批有态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精品:在2022年1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二,开课第二天,学生朋友圈中“最有爱的一天”,她的创意网文《加减乘除,奔赴你的爱》,用“自习-偷懒=高分成绩单”这样生动的公式,让养成教育变得可亲可感;疫情期间,《请党放心,战“疫”有我》一文更激发学生自发创作“材苑防疫小贴士”系列作品。在她的带领下,学院连续两年斩获宣传报道先进集体,新媒体平台获评学校优秀通讯站,更是让学生们不禁感慨:“原来思政教育可以这么潮,这么走心。”
PART.04
成长是她的答案
六载春秋,王迪见证了596名学生的蜕变,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在她的抽屉深处,静静躺着一本《人间值得》,泛黄的扉页上,一行清秀的字迹格外醒目:感谢您告诉我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是她入职时带的第一届学生,在毕业前夕送给她的临别赠言。那五个月的朝夕相处,她不仅见证了这群少年的成长,更在那个保研失败的黄昏,用这句话温暖了一个迷惘的心灵;时光流转到2024年6月,又一位特别的学生提前一年完成本科学业,离校前夜,她的手机接连亮起——先是学生发来的“感谢您让我的梦想照进现实”,接着是家长情真意切地致谢。这样的时刻,总让她想起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在帮助学生找到光的同时,我也被他们的光芒照亮。”

在六年时间里,她始终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她深知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素养的支撑,因此格外珍惜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她以空杯心态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将所学所思转化为育人实践。这份执着与勤勉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荣获“山东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表现突出个人”“淄博市班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4项省市级荣誉,以及5项校级表彰。每一张证书背后,都是她扎根育人一线、精进专业能力的生动写照。
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她始终相信:教育最美的状态,是严慈相济的平衡,是守正创新的融合,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交响。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那些温柔坚定的瞬间都已化作璀璨星光——既照亮了学子前行的路,也点亮了她作为辅导员的初心。未来,她将继续以春风化雨的姿态,在立德树人的田野上,用温柔守护青春梦想,以坚定引领人生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