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道)雷雨晴,来自中教2002班,共青团员,已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录取,曾获2021、2022校级二等奖学金2021,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2022,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雷雨晴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择校的相关事宜,最初结合自身条件和未来规划,选择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接下来在选择报考院校方面,雷雨晴主要考虑到两点:首先是考研难度、本专业水平,其次是考研院校的学校认可度和地理位置。结合实际,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也是雷雨晴自高中以来非常向往的学校。面对向往七年的理想院校,雷雨晴坚定不移地准备着,备考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学开始,长达十个月之久。十个月的坚持不懈,使她收获了最丰满的果实。
最初备考缺少准确的方向,雷雨晴便去咨询已经上岸的学姐并且查询网上的经验贴,有了大致的备考方向和时间安排之后便开始按部就班地执行。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摸索。雷雨晴在初期备考,也就是七月之前,兼顾实习与考研,因而一天能够学习4-6小时;7、8月的暑期回家备考,这使得她有充足的时间,能够更好地规划一天的时间。
大四上学期十月上旬,雷雨晴进入了考研“火力全开”的阶段,每天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在背书、默写、刷题、复盘中度过,一直坚持到十二月底。所谓“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正是雷雨晴十个月,勤勤恳恳,不放松、不懈怠的坚持,使得她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雷雨晴考研属于“三跨”,也就意味着她需要短时间内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她初期备考时首先通读新课本。面对《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样晦涩难懂的书籍,初读的时候感到一窍不通,反复诵读亦不能完全理解。后来她结合辅导资料和课程资源一点点疏通研究,理解每一章节知识内容以及整本书的逻辑框架,建立本书的大框架、填补小细节、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个过程雷雨晴花费四个月,把所有的课本都仔仔细细理解、整理。这恰恰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扎实经历这个阶段后,备考也充满底气。除了面临学习上的挑战,雷雨晴在备考过程中时而生病不适,这也让她明白:及时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变得尤为重要,身体才是支撑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