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化学化工学院报道)7月25日,化“献”为“沂”社会实践团抵达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英沂官庄村,对当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通过访谈村内长者,以了解留守儿童在自我管理能力、学业表现、人格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对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鉴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些孩子不得不快速掌握生活技能,从日常生活自理到家庭责任的承担,他们均能独立完成,这一现象得到了老一辈的认可与肯定。
然而,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上表现出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指导和农村教育资源的限制,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尽管老人们深感关切,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他们对改善孩子们的学业状况感到力不从心,这已成为当地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性格特征上,留守儿童的多样性显现出来。部分孩子因长期缺乏亲情陪伴而显得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但也有孩子展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能有效应对生活挑战。老人们普遍期望孩子们能培养更积极、开放的心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访谈中,大爷大妈们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他们建议政府部门强化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同时,他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
总结而言,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社区的特殊群体,其成长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协作解决。我们应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加有利的成长条件,确保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健康成长,拥有光明的未来。
此次对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英沂官庄村留守儿童的调研,使我们深切体会到长者们的辛勤付出与深切期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关注他们的成长,关爱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