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E水弦歌实践团沂蒙匠心,传承红色精神——E水弦歌实践团假发制造厂的思政实践之旅
2024-07-24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付本硕 董涵寓 责编:毛炜焜 浏览:10

  (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报道)2024年7月23日,在炎炎夏日的清晨,E水弦歌实践团的成员们踏上了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这片充满革命历史的热土。沂蒙山,一个以沂蒙精神闻名遐迩的地方,这里不仅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也传承着一份独特的匠心——假发制作技艺。

  我们的第一站,是一家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假发制造厂。厂内,我们被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所吸引:老匠人们专注的眼神、灵巧的双手,以及那些经过精心制作、栩栩如生的假发。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证了传统工艺的精湛,也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与几位制作假发的老人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假发的来源和制作方法。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匠人,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去打磨这份技艺。他们告诉我们,假发的原材料多来源于本地的优质真人发,经过筛选、清洗、上色等多道工序,最终才能制作成各种款式的假发。

  其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李奶奶,她从事假发制作已有五十多个年头。她向我们展示了她制作假发的全过程,从一根根挑选发丝,到最后的成品,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匠心与智慧。李奶奶说:“每一顶假发,都承载着我们的心血和希望。我们希望每一位佩戴者都能重拾自信,活出精彩。”

  在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假发制作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手工制作假发的技艺逐渐式微。但李奶奶和其他老匠人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份技艺得以传承。

  此次参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老匠人们坚守信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也要勇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参观假发制造厂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无论是革命精神,还是传统技艺,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守护、去发扬。让我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沂蒙山的这片红色土地上,E水弦歌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收获满满。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