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机械工程学院报道)根据未来人才发展需求,本着“人才强国”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养成教育,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于淄博市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开启义务支教活动。
当青春的脚步融入祖国的山河,当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教室,一场充满希望与奉献的旅程便在广袤的土地上悄然上演。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在这个暑假,背起行囊,远赴深山,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支教活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时代的回应。
从清晨到日暮,从初见的羞涩到离别的不舍,每一天,都记录着这群青年在支教路上的点点滴滴。他们跨越崎岖的山路,只为到达那些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学校,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甘霖。在这里,教学设施虽然比不上城市,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大学生们传授知识的热情。
图为志愿者们在门口迎接学生。他们热心的接待着每一个学生,并引导他们进入自己的教室准备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直到上课时间开始,他们才离去,为的就是不落下每一个孩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有辰摄
课堂上,他们是严谨认真的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灌输给孩子们;课堂下,他们是亲切的哥哥姐姐,和孩子们一起踢球、唱歌、画画,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在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中,大学生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在为同学们进行授课。他们积极的与孩子互动,用笑容感化孩子,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争取争取让每个孩子不落下,并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坤摄
除了常规课程的教学,这些大学生还开展了一系列兴趣小组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彩多姿的活动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方式,支教团队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志愿者放开自我与孩子们热情互动,这一刻孩子与志愿者消除了所有隔阂,一起在操场上奔跑,放松着一天带来的压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赵习伟摄
午后的阳光洒在每个孩子的笑脸上,也映照出大学生们的坚持和付出。他们或许还不是最专业的教师,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意义,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
图为下午放学时支援者带领孩子们排队离开教室去见家长,孩子们紧跟志愿者步伐,井然有序,相信他们在这一天一定收获颇丰,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贾林丰摄
随着夕阳西下,支教活动也步入了尾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的“大学生老师”,而这群即将返回校园的大学生们,也在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和动力。
支教活动,短暂而精彩。它不仅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更让大学生们理解了责任和奉献的意义。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记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递着知识的火炬,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是大学生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用青春和知识服务社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在未来,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充沛的热情,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