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苇编体验
2024-07-21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王鑫利 田晓展 责编:马珂 浏览:10

     (据文学院报道)7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成员在东营市胜宏社区开始对苇编技艺进行亲自体验。乐安苇编传承人李光祥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指导如何开展苇编这项技艺,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两类作品,苇扇和由苇编技艺衍生而来的芦苇画。

      看似简单的作品,从选材到制作却处处充满着手造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以苇草、蒲草和麦草为原料,凭借经验选择质地坚韧、色泽均匀的芦苇,经过浸泡、打磨等工序后才可进行编织。

       材料工具准备完毕,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开始上手体验制作苇扇,先是用刀划破芦苇、再剖苇为片,压平之后形成苇片。接下来进行编织,老师讲解了挑压交错的编织手法,繁复的步骤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编织技巧,让我们更加佩服传承人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将编织好的织片进行黏合,就形成了扇面的初步形态,再对黏合后的扇面进行修剪,让扇子边缘整齐。成员们拿起细线对扇边进行了缝制,选择竹条作为扇把,接着把扇面和扇把固定在一起,一把基础的苇扇就完成了。李老师告诉我们,基地更精巧的苇扇会在扇面缝上精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以及融入创新元素的虎头扇面。黄河边上生长着的植物在匠人的巧手中成为了自然和文化的融合产物,又在无形中传递了古老黄河的遗迹。  

       在感受过制作苇扇这种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独特魅力后,实践团开始体验制作芦苇画。选好的芦苇要经过浸泡、打磨、修剪、豁料、熨料层层处理成为平整带有光泽的制作材料。每个人用一张白纸将芦苇片不留缝隙拼在一起粘在底板纸上,为后续的步骤做准备。接下来开始设计图案,成员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拟定芦苇画的图案,再沿着图案边缘修剪成型。为了体现一种色泽的变化,成员们使用烙铁给苇片着色,金色与自然的麦色相映,色彩的渐变让朴素的苇草成为了美学的元素。拓画同样必不可少,将图案拓印下来,把剪好的苇片图案再次粘贴,一幅芦苇画就做好了。

       黄河水哺育黄河人,匠人智慧传承黄河文化。苇草坚且韧,象征着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是基地残疾人依靠苇编编织坚韧人生的见证。无论是苇扇还是芦苇画,都体现出黄河人、黄河文化的韧性,带给实践团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和艺术创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