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国语学院报道)为落实、落细青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筑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7月19日,“小草向 阳”实践队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课程开始前,实践队成员首先组织了一场课程设计研讨会,全面而细致地对课件版面设计、授课素材选取及授课老师的课前培训、课堂互动方式、授课形式等进行商讨,保证课堂走“新”又入人心。团队还对实践团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全力保障教学过程有序进行的同时,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开课当天,实践团成员提前走进授课教室,在教室电脑上拷贝授课课件和讲解视频,调试设备,尽力排除干扰因素,保障课程正常进行。
铃声悠扬,孩子们欢声雀跃地走进教室,有序落座,对即将开展的课程充满期待。实践团成员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与班级同学增进了解,活跃课堂氛围。接着,正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实践团成员以一个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长大要成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我长大要当特种兵,保家卫国”“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传递知识”......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举手回答问题,描绘自己的美好梦想。实践团成员在听完同学们的回答后,告诉同学们:“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只实现自己的梦想还不够,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梦想,才能真正有意义。而爱国主义教育,便是把个人梦想同祖国的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对国家象征标志与国情进行讲解,以多组图片辅佐文字对国旗、国徽、国歌、国土面积、人口总数、民族构成、山河景观等知识进行介绍,同时大声合唱国歌,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感受中国人的自豪,引导学生儿童心系祖国发展,激励学生将自觉维护国家尊严融入日常生活和精神血脉。
最后,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们观看了红色爱国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该片讲述了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母亲委托关系让他调离前线,后因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故事。实践团成员希望通过该影片向孩子们传达战争面前个人也许会有畏难、胆怯的情绪,但是要知道,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今天的和平局面是无数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努力拼搏换来的结果,那些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精神比性命更加宝贵。因此,我们都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本次爱国主义课程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深入了解祖国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创新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实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挖掘乐趣,在轻松的氛围中体悟爱国主义真谛。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助力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祖国,还能够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叶枫林 白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