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为深化广大青年的法治意识,展现青年法学生在文化传承与法治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红廉法韵”社会实践团参观齐文化博物馆和管仲纪念馆,探索法治精神内涵,为法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政治上,齐文化强调“以法治国,以律理政”,注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经济领域,齐国重视通过法律来规范商业活动。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齐文化中的法治遗风,还深刻体会到了法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法学生,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创新法治文化的重任。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管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管仲,作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名相”。他的治国理念和法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仲认为,“法”应基于“德”的内涵,即道德使法律的基础,法律使道德的保障。从21世纪的中国来看,即中国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其次,管仲创造性地提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要求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无论是位高权重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必须遵守法律。这体现了当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他们建议深入挖掘齐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加强法治思想的宣传教育;推动传统法治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秩序。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智慧,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而作为新时代的法学生,他们将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