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青春奋斗,续写传奇篇章 ——姜太公祠游记
2024-07-17 来源:管理学院 作者:陈昊飞 责编:孙启裕 浏览:10

  习主席曾强调,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2024年7月16日,Red youth实践团来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姜太公祠进行调研学习,探寻姜太公为公无私的治国理念,学习奉献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姜太公祠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区,是山东省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独具齐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是周代齐国的第一代国君,被历代帝王尊封为“武圣”、“武成王”,民间传太公为神上神。姜太公祠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主要景点有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丘穆公祠、封神游乐宫。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一处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      

  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巍峨的牌坊。前面这座四柱七楼的清式木质牌坊,描金彩绘,装饰着腾龙图案,上书“天齐至尊”,象征着姜太公在齐地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往里走,是题为“丘穆公祠”的白花岗岩四柱三楼冲天牌坊,正面方柱上刻有篆书楹联,向内则刻有行书楹联,无一不彰显着姜太公及其后人的辉煌历史。



  姜太公不但具有为公无私的治国理念、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在中华姓氏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姜姓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是多个姓氏的始祖和衍生者。他的事迹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姜太公作为姓氏始祖,本身出自炎帝神农氏部族,是姜姓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炎帝五十四世孙,其姓氏和血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姜太公的后裔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封地、官职、赐姓等)逐渐衍生出了多个姓氏。丰富了中华姓氏的多样性。 


  在商纣王无道时期,姜太公选择离开商都朝歌,隐居在渭水边。他并非为了个人安逸,而是希望等待一位能够重用他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姜太公在隐居期间,并未放弃学习和修炼,而是更加勤奋地研究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以及治国安邦之道。这种不为个人得失所动,始终心系天下的精神,正是他为公无私的体现。在周朝建立后,姜太公被封为齐侯,成为齐国的始祖。他在治理齐国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发展经济、兴办学校、推行教化等。这些措施使得齐国迅速崛起为东方大国。姜太公在治理齐国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为公无私的精神,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齐国和整个周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姜太公为公无私的精神体现在他隐居等待明主、拒绝诱惑保持清廉、辅佐周文王武王建立周朝以及治理齐国推行教化等多个方面。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姜太公祠的调研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刻学习姜太公为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了成员们的社会责任感。成员们纷纷将姜太公精神作为自己今后的行动准则,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是一名新时代青年,应树立远大目标提升自我,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保持清廉自律,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关键时刻能当重任,为国家和人们做出巨大贡献。此次对姜太公精神的学习也丰富了之后的支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