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域下影视IP作品比较分析——以《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丽》为例
2024-04-2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高春燕 责编:新闻记者部 浏览:10

  摘要:本文以中版《步步惊心》和韩版《步步惊心:丽》对比分析作为出发点,利用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接受学、变异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两部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文化内核等方面的异与同,以及观众对两者复刻与突破同名小说的接受情况,探析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同一IP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流变。

  关键词:比较文学;《步步惊心》;影视作品;IP。


 引言


  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发展,新旧媒介从原本的互相对抗走向融合,媒介叙事是融合文化背景下所呈现的一种新兴文化形态。文学作为旧媒介,从被主流影视驱逐到边缘到现在借助影视“翻红”或者被搬上荧幕,IP改编大行其道。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碰撞更加频繁、激烈。在这一背景下,热门穿越小说《步步惊心》被中韩两国先后搬上荧屏,进行影视化改编。本文将在比较文学视域下,从可  比性、异质性和观众接受情况三个方面对影视IP作品《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 丽》进行比较分析。


一、《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丽》的可比性分析


 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变异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变异学是指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的研究。

  首先,两部影视作品都是对同一小说即桐华的《步步惊心》的影视化改编,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是穿越剧,从现代穿到了古代又穿回了现代;都将故事建立在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上;都有经典剧情像撞马、十阿哥(王子)娶亲、四阿哥(王子)挡雨等以及那句在旧版中最终影响了历史的“要小心四阿哥(王子)”;内核都是先喜后悲,有着无法弥合的矛盾点,即现代思想与封建社会碰撞出的必然悲剧等。

  其次,两部影视作品的所属国家具有文化一致性。自古以来,中韩两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共享着古代的文化典籍。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谦恭和有礼的人生态度,既表现在文化心理上,又体现在文化意蕴中,处处投射出儒家文化对两国的影响。比如《步步惊心:丽》颇受吐槽的服饰中国化,事实上却有一定的依据:其一,韩服出现在朝鲜时期,而剧中设定的高丽在朝鲜时期前,自然没有现在看见的韩服。其二,高丽太祖王健所在时间是中国的唐末期间。唐朝前期可谓是万民来朝,且中原王朝非常喜欢给周边国家“赐服”,以表示自己国家的衣冠制度和先进文化是“泽被四方”的,进一步说,是标明周边是处在自己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势力控制之下的。这也侧面说明中韩两国文化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可比性。而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似的故事也让人不禁感慨命运:这个明明100%来自清朝九王夺嫡历史的故事,套用到真实存在的高丽王朝上后,居然从基本人物、故事框架、到人物情感走向,都能做到和原作及基本史实恰好相符,毫无违和感。比如太祖王建之后两任短命皇帝后,真正意义上继位的真的是老四王昭,而历史上他也真的有为了夺位残杀兄弟的嫌疑。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人类的历史总是相似的。更何况同是东亚文化,具有相似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环境。     

  最后,两部影视作品对标的观众群体(即比较文学概念上的接受者)类似。它们改编自热门言情小说、男帅女美的选角以及多男一女的设定,毫无疑问指向了年轻女性市场。即使小说作者在文本中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故事悲剧意识的逻辑思考,但文本的定位是网络言情穿越小说,那么依据文本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影视作品,必然带有玛丽苏色彩,这是不可否认的。

  综上,《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丽》具有可比性分析的空间、意义和价值,为同中求异找到了依据。


二、《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丽》的异质性分析


  作为变异学的另一理论核心,异质性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的从根本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当涉及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比较,异质性就成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变异学主张在类同性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异质性,阐释其中发生的变异及探索其深层文化机制。也就是说,在上述的类同性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异质性。

  第一,是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的不同。小说设定是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时期,作为本国文化,直接套用即可。而韩版要做到合理化翻拍,就要进行本土化改编。因此韩版将故事建立在了朝鲜高丽时代。故事背景的改变势必导致人物的改变。由于两国历史不同,人物的背景和发展就会有出入。比如男主,韩版的是面容被毁,被母亲当做挟持自己父亲的筹码,送到邻国,名义是养子,实质是朝不保夕的质子。中国版本的雍正帝是因为小时候生母的位份不高而无权抚养,被迫送给了当时的皇后养大。之后也回到了德妃的身边且面容无损。这也是使得两位男主的性格和处事态度不同。

  第二,中韩两国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情节的不同。比如韩版《步步惊心:丽》第一集女主穿越掉到了几位皇子正在洗澡的浴池,颇具戏剧化的开场。因笔者先看了中版加之接受中国文化教育,不理解为什么要展现洗澡这一原著没有的剧情,为什么女主在男女有别的古代遇到这种事无人追究。而这就涉及到了他国文化。从了解到的高丽时期的朝鲜的风土人情来看,一是当时的男女较为平等(大致是受唐朝风气的影响);二是从王室到老百姓就是那么爱洗澡,一天洗几次。对比中版女主穿越,是在阁楼上被明玉格格推下来导致若曦死亡,现代张晓穿越到这具身体的。后来知道谁是幕后真凶,因身份地位和缺少证据而不了了之。毕竟此时的清朝是封建势力的顶峰。再比如新增人物八皇子的同胞妹妹皇甫莲花,前期是恶毒女配磋磨女主,后期是四皇子(男主)的王妃,并最后帮助四爷王昭夺得皇位。这在我国文化看来,乱伦是不可原谅的,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被父母打死倒是有可能。但是高丽王朝流行内婚制,哥哥跟妹妹结婚很正常,所以韩版剧中那样的人设和剧情展现相当尊重史实。从整体剧情来说,韩剧继续发扬了擅长感情线的特点,导致宫斗部分被削弱、权谋显得低幼。毕竟清朝的宫斗戏可谓集大成者,韩剧很难另起炉灶,纯粹的模仿也会因为失去新鲜感而落入俗套。韩版主要演员几乎都是韩国非常受欢迎的明星,整体颜值不低,加上韩剧娴熟的柔光技术,画面甚是好看。

  不同的背后存在着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根源于两国的民族性。独特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气质、特殊的民族发展历史使同源题材的影视作品呈现出美学效果的差异,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步步惊心》和《步步惊心:丽》的观众接受情况分析

 

  接受学是以一国作家为主体的读者对异国文学的接受和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背景、文学原理与批判、原作和译本的比较、发行调查、一般舆论反响等多重视角来审视和探究接受过程中对于异国文学和文化的过滤、误解、变形乃至扭曲等各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变异机制,同时也可更加清楚地反观与认知本民族文学与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步步惊心》一经播出就创下几项数据高峰:网络史上第一部破亿点击的大剧,二轮重播12个台联播,平均1.526;最高收视破过2(此时处于开学季);网络史上首个单集播放量破亿的电视剧;豆瓣15万+人打分8.3分;刘诗诗(女主若曦扮演者)白玉兰最佳女主提名,吴奇隆(男主四阿哥扮演者)最佳男主提名;播放量在韩国是继《还珠格格》后第二高的电视剧;韩国最当红流量(IU和李准基)翻拍,国内电影版、话剧版、舞台剧版全都翻拍了个遍;翻译成16种语言,出口几十个国家,横扫东南亚几十个奖项;央视认证文化输出三大经典剧之一;故宫博物馆做若曦文创;直到今天,每次热搜故宫下雪,热评也全是步步惊心和若曦……中版无论是对本国观众还是他国观众,都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韩版《步步惊心:丽》作为改编中国小说的影视作品,对于韩国观众来说是一种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而这部作品经由韩国的本土化改编,对中国观众何尝又不是一种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而中版《步步惊心》不仅在中国广受好评、追捧,在海外也是不遑多让。这也是为什么韩国要翻拍的原因,毕竟翻拍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珠玉在前。但韩版自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垫底,成为韩国三大公共频道同时段收视最差的剧集。而在中国,该剧也是遭到吐槽不断,豆瓣评分6.2,远低于原版的8.0分。

  为什么改编自同一部小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众接受情况?我们可以从受众基础和改编剧情中窥见一二。

一是受众基础不同。中版《步步惊心》基本还原原著,九王夺嫡的故事大家也略有耳闻,而小说的原著粉也是是剧集走红的一道必要保证。宫斗+穿越这个设定,对于共处东亚文化的他国是新鲜且又熟悉的,使得海外也反响较好。但即使这样,这个从中国引进的IP对于广大的韩国观众而言,还是很陌生。《步步惊心》曾被韩国电视台CineonTV购买,收视率一度达到1.72%,还曾被首尔国际电视节评选为“Best海外电视剧”首位。这就是《步步惊心》这个故事在韩国仅有的受众基础,一旦与强大的本土文化对抗就是下场惨淡。当《步步惊心:丽》与改编自韩国本土网络小说的《云画的月光》对打时,收视率输得一塌糊涂。这再次证明了,受众基础的重要性。“我都看过原汁原味的《步步惊心》了,为什么看翻拍的不伦不类的,还不如看我从小追到到大的”,部分这种观众心理使得受众群体再次减少。总之,中版符合观众心理预期甚至超越心理预期(不仔只是玛丽苏偶像剧),而韩版自身的局限使观众在小说与中版叠加的高心理预期下失望了。

  二是改编情况不同。中韩两国文化不同,擅长领域也不同。中国的宫斗剧无出其右,而韩国电视剧则被评价为看完有一种让人想谈恋爱的冲动。中版也谈爱,但这种爱并不理想化。每位深爱过若曦的阿哥都三妻四妾。作者与导演都尊重历史。然而,韩版为了突出纯爱。每位爱着女主解树的皇子均是单身。原著作者笔下的女主若曦并不是爽文大女主,我们可以看着她一步一步在封建制度和权力的压迫下被异化,从“拼命十三妹”成了规规矩矩的“若曦姑姑”。另外,受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影响,韩国在展现历史情节方面格局太小,造反逼宫场面,只有二三十个群演,给人一种小孩过家家的滑稽感。对比中版十四阿哥出征那一幕,阵势上已经完胜。张晓对清朝的基本了解和对九王夺嫡这段历史的熟知,让她在穿越成若曦之后,在跟众多皇子来往的时候,在作出每一个决定的时候,其实都处于一种忧心忡忡的状态。她想要凭自己的能力改变大家的悲剧命运,却又步步艰辛步步错,那种在历史与命运的洪流面前无能为力的悲凉感,为这个人物的性格增添了很多厚重感和情感共鸣,也让这部剧的整个主旨和立意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步步惊心》原著那包裹在穿越之名下,艰辛复杂的人物心理历程和悲恸哀伤的历史内核,其实并不适合这样的偶像剧化的改编。在剥去人物性格中的复杂和历史环境的厚重之后,属于“步步”那珍贵而独特的“调”,也随之失了大半。这也是韩版不够味,不够吸引人的地方。也有笔者个人喜好和先入为主的原因,但始终相信,真正的好作品能跨越文明、跨越语言,让观众在其中寻找到共鸣与感悟。

 

结语

 

  两种文化对小说的再理解、再创作、再呈现,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让我们得以在类同中寻找差异,在差异中寻求认同。研究同源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增进两国观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可以促进两国文化心理的相互交流。《步步惊心》这个IP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文本,虽然是同源影视作品,但是在中韩两国的荧幕上却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当我们了解到这种缘自民族性的差异后, 保护这种民族性的同时避免文化误读, 保持自身的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