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讲述了一名乡村青年女子在遭受日寇凌辱后,强忍着灵魂与肉体的双重折磨投入地下抗日工作,却又因遭受乡亲们的唾弃,最后选择重新生活的故事。
该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深刻细腻。首先“贞贞”的姓名运用隐喻。“贞”大概就是指“贞洁”,可在小说中,贞贞早就是被日寇糟蹋的女子,从这点来看,这个名字与人物形象相反。但是,贞贞投入到抗日工作,她为我方提供情报做出巨大贡献,她的精神却比每个人都要贞洁,同时她的眼睛明亮,内心坚强,身体和精神上的反差,让这个名字具有了强烈的反讽意识,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大作用。其次是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运用。“我”与贞贞的对话,她心平气和的说着自己的经历,正如文中写到的,她丝毫没有想得到别人的同情,也正是如此,让人更加觉得同情。“纷乱的长发”“狰狞的眼神”“向后山上跑走了”,其实贞贞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和煎熬,更加凸显了她忍辱负重、深明大义的可贵品质。该小说还塑造了夏大宝这一人物,他对贞贞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开始与贞贞有着情感的时候,夏大宝胆小自卑,凸显贞贞的敢爱,敢于反抗。最后他愿意娶贞贞,贞贞却拒绝了,凸显她独立清醒,理智坚强的女性形象。
该篇小说的叙事手法具有特色。首先,该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我”是到霞村休养的女性知识分子,也成为了贞贞受乡亲们唾骂的见证者。通过“我”和贞贞的相处,“我”喜欢她有热情,有血肉和明朗的性格,并被她的乐观勇敢,不屈不挠所震撼。第一视角使贞贞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同时使叙述更加真实可信。小说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主人公迟迟未出场,反而通过乡亲们的对话进行铺垫,在流言中,贞贞丢掉贞洁,不知廉耻。但在她出现后,随着故事一层一层的解锁,最后展现出来的是深明大义、勇敢无畏的英雄青年形象。在感情基调上也是,由“灰色的天”“枯枝的树”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最后到“我仿佛看见了她的光明的前途”,才给读者一丝希望。
丁玲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深刻,引人深思。首先是对女性的怜爱及关怀。乡亲们因为贞贞丢失贞洁而否定她唾骂她,使她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但贞贞又是清醒而有追求的,她最后选择重新开始一段生活,在她身上洋溢着对自我价值的理解。作者想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怀,捍卫女性尊严,尊重女性追求自由。其次,批判了封建习俗及思想。在那个传统的社会,女子没有选择的权利。情节中写道因为贞贞不满父亲安排的婚姻跑去天主堂,才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还有村民以贞洁作为衡量女性道德的标准。这些封建习俗及思想造成了许多不幸,呼吁社会急需个性解放。另外,还有对广大民众积极抗日的赞扬。在“我”和阿桂刚到霞村时,看到很多白纸条,上面写着农民救国会办事处,妇女救国会霞村分会……这些细节能够看出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同时贞贞对地下抗日工作的投入,也代表了民众为了国家兴亡,进行顽强抗争,付出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