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管理学院报道)为加强新时代党性教育,深化新阶段旅游扶贫,活化红色教育方式,打造沂蒙红色文化新亮点,7月11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沂心筑梦”实践团,走进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感受“红色+旅游+影视”的示范性开发模式,红色资源共治与共享的“优选菜单”。

依据调研与走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至2022年初,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演出近千场,观众6万多人次,成为爆款红色沉浸式情景演艺IP。红色故事人人会讲,红色歌谣广为传唱,红色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已经浸润到了城市乡村的肌理和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成员们在游览中会不由自主地被城市和乡村里的红色元素、红色氛围和红色精神所感染。让红色文化融入生活,是沉浸式红色旅游的理想形态。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影视基地设置的红色研学点,体验做豆腐、摊煎饼、手工扎染等特色项目,木制长枪、锣鼓、小推石磨等研学旅行道具,重走先辈的“红色印迹”。借助展墙图片、文字图板、展柜文物等展陈手段,全面展示革命岁月沂蒙红嫂“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的辛劳点滴。让观众以“剧中人”而非“旁观者”的视角体验红色故事,建立起“时代同理心”。

实践团成员在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小院,观看了《战地医院》《识字班》等话剧,对党史内容和红色故事进行重新解构和二次加工,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生活、亲近民众,演员的精彩演绎让红嫂故事“活”起来,带观众们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据群演村民介绍:“演出所用的院落,有的就是红嫂当年居住的地方,演员都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经常有剧组过来拍戏取景。”当地人,用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灵活亲民。

以红色搭台,让文化唱戏。红色研学旅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沉浸式”已然成为引领青年群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体验的发展方向。经过此次活动,“沂心筑梦”实践团成员重温红色记忆,近距离感受以“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小院落体现大精神,创排红色演艺精品,打造沉浸式演艺IP,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作为青年一代应运用自身专业知识,聚焦山东省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总结红色叙事新模式,在红色研学“沂蒙高地”基础上,探索出红色文化演艺新模式,开辟红色文旅发展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