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为了深入感受新时代乡村的“振兴力”,体验新时代社区的“幸福感”,7月10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齐稷社工”实践团,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感受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和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董集镇杨庙社区是由11个行政村合并而来,村民变居民后,“住得好、有活干、有钱赚”成为老百姓关心期盼的事;社区怎样治理好、服务好、发展好,成为杨庙社区建设发展的重心。自搬迁以来,在杨庙社区党委的引领下,11个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党建统领、高效治理、精细服务、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杨庙社区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团成员深入领会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建设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展厅,了解到黄河流入东营市后,就进入了长达30公里的“窄胡同”,两岸堤距平均在1公里左右,遇有洪峰和凌汛极易决口。从1883年到1938年,55年间就有23个年份决溢成灾,决口达70多处,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扰。为从根本上消除凌洪威胁,1971年9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在临黄堤外修建南展堤,两堤之间作为蓄滞洪区,也就是南展区。展区群众响应号召、顾全大局,1979年6月全部搬迁到临黄堤外侧的避水村台上建房居住,形成了当时的房台村,为防洪安全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庙社区串联周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化产、学、研融合,开发特色果蔬采摘、大棚农事体验、农产品直播等教学模式。“来这里工作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不能外出工作。来这里一月能挣一千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所以非常受欢迎。”工作人员介绍道。同时,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由党支部领办6家合作社,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种植收入为主,拓展为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在抱团发展的思路之下,杨庙社区沿黄党支部领办产业联合社应运而生,累计盘活土地500亩,拉动社区增收超过100万元,成为推动安居富民的重要支撑。”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实践团成员通过本次的参观讲解,认识到全面推开“一统领六融合”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总结推广杨庙实践经验,力争在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走在前、树标杆,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懈努力。 杨庙社区从昔日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变成了产业兴、人民富的和谐家园,更像是一座历史变迁的博物馆,激励青年一代接过发展的接力棒,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