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管理学院“邑”路前行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3-07-10 来源:管理学院 作者:李鑫缘 责编:邱晶磊 浏览:42

  (据管理学院报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2023年7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邑”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切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工作的指示,将大学教育与农村建设相结合。7月9日上午,队长刘晓一带领“邑”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平邑县流峪镇九间棚万寿田园迎春坡金银花种植基地,线下成员全部参加。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以实地考察、走访参观、问卷调研等实践形式,调研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了解基地发展情况,探究金银花产业链在平邑县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学习九间棚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与基地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学习,详细了解了金银花的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以及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万寿田园迎春坡金银花种植基地,了解基地概况。在基地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成员们对当地金银花的培育、种植、采集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团队结合之前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发现金银花的种植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现阶段,金银花仍需人工采集,人工费用较高,采摘效率较低。但由于金银花的生长状态多变,机械化采摘目前难以实现,部分成员认为对此可采用培育新型品种的金银花以顺应机械化的趋势,也有成员认为应,研发对金银花损伤较小的专业采摘机器。团队成员与基地负责人进一步交流,对金银花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此外,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金银花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如何防治病虫害是金银花田间管理的重点工作。基地专业人员指出金银花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种类繁多,并且贯穿于金银花整个生长阶段,因此只有详细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才能降低病虫害带来的不良影响。目前主要的防治技术为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在减少病虫害的同时保证金银花的绿色无公害。

 

  平邑县目前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平邑金银花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迎春坡金银花种植基地占地300亩,可年产九间棚“六不用”有机金银花10余吨,加上有机绿茶等,年营业收入可达近千万元;可吸纳周边村30余名固定工,200余名季节工就业,人均收入增加4000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并可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村转变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种植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理念,意义重大。从上游金银花种植,到加工综合利用,再到下游销售追溯的一体化产业链,并向其他领域拓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经过实地走访,团队还了解到平邑县曾多次召开金银花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致力于打造“一核一廊一带”金银花产业发展格局。早在2021年,平邑县农业农村局、平邑县财政局、平邑县发展和改革局、平邑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印发了《平邑县2021年地方财政金银花种植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平邑县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到政府对金银花种植有部分补贴,其中包括:1.农业补贴。如土地承包补贴、农机具补贴、集体经济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2.科技创新支持。山东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金银花的创新研究工作,提升其产量和药用效能,政府也对这些科技研究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3.生产销售扶持。政府加大对于金银花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