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化学化工学院报道)为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助力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升级,同时寻找“碳足迹”,完善碳减排核算评价标准体系,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飞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
上午九点整,实践团队众成员成功抵达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夏凯和人力资源部人资专员张亚远,带领实践团前往会议室进行座谈。
图为副总经理夏凯与实践团成员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伊始,夏凯对实践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夏凯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飞源集团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规划。夏凯介绍道,山东飞源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坐落于淄博市高青县清河工业园,主要研发经营含氟精细化工产品,旗下现有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飞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飞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化工企业。 公司现有东、西两个生产厂区,主营业务为无水氟化氢、氟化氢铵、二氟甲烷、四氟乙烷、五氟乙烷、硫酸、环氧氯丙烷的生产、销售。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公司不断加大萤石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强化氟化工副产和三废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注重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计划建成12万吨/年无水氟化氢及配套2万吨/年氟化氢铵生产项目,同时建成三氟氯乙烯、三氟乙酸、三氟乙醇等项目,建成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先进氟化工产业制造基地。
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实践团成员针对实践目的与夏凯等人展开进一步交流。
在“双碳”政策下,夏凯认为该政策对化工企业有着一定的影响。他表示,目前对于飞源集团而言,尽可能节约能源、节能降耗,是目前“双碳”政策对于最大的贡献。由于现在的碳排放量比较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会对气候对影响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仅仅依靠节能减排不能达到“双碳”目标,因此,企业为落实“双碳”目标,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计划通过研究新项目,另一方面则通过拉伸产业链条,在先进设备和成熟工艺的基础上,改变工艺流程,尽可能减少尾气排放,实现碳循环,降低碳排放。
图为副总经理夏凯为实践团成员答疑。
而就企业如何处理废弃产物问题,夏凯向实践团答疑道,公司生产产生的废气先通过膜吸附和膜分离,把尾气尽可能的通过冷凝,而不是通过焚烧去处理,然后固废这一方面,公司现在正在探讨技术分组处理,不含氟的固废公司直接焚烧,之后可以做一部分蒸汽,就是余热回收,然后含氟的公司就尽可能就提纯分离,之后做成副产物,实现废物高效利用。
紧接着,夏凯同实践团成员讲述了飞源集团在应对破产风险的措施。他分享道,飞源集团在同体是整个市场不好的情况下,90%的产品是保持稳定,不赔钱的,就是说有一个产品赔的很多,但是用其他几个产品去弥补。只有拉伸产业链条公司才能具备竞争优势。延链、补链、扩链、拓链,只有做大做强,才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飞源集团是目前国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淄博市的技术研发中心,而每年飞源集团在科研方面,对招纳、发展人才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持续的科技创新成为飞源不断发展的契机,更让飞源集团成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另外,实践团成员还向夏凯详细询问了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就业情况、薪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夏凯表示,对于不同学校层次和不同学历的学生,公司有制定专门的薪资标准,具体薪资的话根据学校的层级也会有差别,但差别不大。员工入职后,其后期发展是一样的,但员工想要更好地发展,主要靠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努力。特别地,夏凯对于就业问题提出了建议。夏凯表示,就业前需要规划好自己感兴趣职业发展方向,以及了解清楚该职业所需要的学术基础与自身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自身,以便未来更快适应社会。
图为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厂区。
最后,夏凯带领实践团成员前往公司厂区进行参观,让实践团成员切身体验基层员工的辛苦,当成为管理层以后,学会尊重他人,并懂得珍惜团队的力量。
未来,公司将坚持“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的精神,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依靠精湛的技术和一流的工艺、设备,使各类产品的质量均达国内领先水平。“飞源人”将以至尊信誉、至精技术、至优质量、至善服务为永恒追求。在未来发展中,公司将以造福社会、致富员工为企业宗旨,争创百年企业、铸造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