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为进一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提高专业素养,深化对基层法治建设的认识,2022年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走进钢城区人民法院,“零距离”旁听案件庭审,“沉浸式”感受法院公正与威严。
上午,实践团首先来到民事法庭,旁听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庭审过程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庭审环节依次展开,过程紧凑有序,程序规范,实践团成员切身切身体会到课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明显区别。法庭审理结束后,在钢城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孙宁的陪同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党建展厅、开发区法庭,对钢城区法院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信息化建设、诉源治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法官们的敬业奉献精神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随后,座谈会上,同学们结合专业领域以及法学生的毕业规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法院干警对现场同学的疑问一一作了回答。针对司法实践中的诉讼爆炸问题,孙宁表示,诉源治理是调节纠纷、缓解诉讼压力的有效手段,钢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探寻诉源治理,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纠纷就地化解。此外,钢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通过视频连线、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将事前调解纠纷的服务传给每一位当事人,真正推进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走出去”,有效减少了诉讼案件的数量,发挥出诉源治理对于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巨大优势。
下午,实践团一行在孙宁的陪同下前往钢城区开发区人民法庭。我们了解到,由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养女墓碑刻名维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经办此案件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案情,并分析了其中的法律关系、法条适用等等,养子女在过世养父母墓碑上刻名的权益关涉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符合孝道传统和公序良俗,本案将此种人格权益纳入一般人格权予以保护,回应了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人格权益保护需求,对类似案件处理具有参考价值。实践团成员也运用所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收获颇丰。
在进行简单总结后,实践团一行在汶源街道组织科亓顺源和金鼎社区党委书记左莉莉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在金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发放普法宣传单页、普法故事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打造视觉冲击强、宣传效果好的普法环境,并针对一部分法律常识,以案释法,以更直观的方式向青少年传递法律知识。随后,实践团成员分小组深入各类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有奖竞赛、法治手抄报绘画、案例讲解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加深同学们对多类法律知识的理解,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收效良好。实践团成员借此向同学们阐释了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吉祥物“法小豸”的由来,充分展现了山理学子的良好风貌。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率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提高刻不容缓,本次普法宣传受众广泛,四百余位青少年参与其中,通过本次系列普法活动,旨在让青少年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强化其法律学习,提升其法律素养,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让法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