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学子三下乡感悟:乡村振兴,正守护着我们的乡愁
2022-08-24 来源:法学院 作者:张康 责编:王可犇 浏览:40

  (据法学院报道)2022年7月伊始,我随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济南市钢城区开展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第一天,我便来到了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的柳桥峪村。早在上车前,就听我们负责人介绍,柳桥峪村以前只是一个偏远落后穷山村,也是在近几年借助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一下车,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果树木,沿途一条小河随路而建,一直延伸到村子里去,绿水荡漾,“哗哗”的流水声从远处就可以听到,具有当地特色的石头房屋傍山而建,坚实地伫立在山腰。这是多少次出现在我梦中的乡村场景啊,如今它的突然出现不禁使我恍惚,还是队友的一声呼喊才让我意识到,原来梦中的“仙境”是真实存在的。

8b7696e0ccf859848089a20241492f9

  我随着实践团的脚步,在整洁的街道上走着、看着并赞叹着。这里,一座座房屋像田地里的庄稼,整齐的排列着,街道两旁种植着观赏性很高的树木与花草,水泥路上十分的干净,几乎没有垃圾。在我印象中,村庄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的疑难问题,柳桥峪村是如何将其解决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向村支部书记进行请教,原来在治理之初,村庄其实存在村民将生活垃圾随处乱堆乱扔的情况,河边上堆放的垃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为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环境,村支部书记李永奇带领村委会成员将以前堆放在道路两侧、小河边的垃圾清理运出,在两旁种植上树木并用栅栏保护起来,同时在每一个胡同口放上垃圾桶,通过广播、入户走访等方式告诉村民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村民的环保意识提上来了,环境也随之变得干净整洁了,顺利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c4dc5a435565c6b56a4e7cf7e2d9474

  民风淳朴,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怎能不让人着迷?来到村庄文化广场,乡村戏剧让方寸大小的地方成为一代代人最思念的地方,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为村民带来了多少次欢快地笑声,留下了多少段美好的记忆。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在夜幕下,老人领着自家的儿孙来这里遛弯,老熟与活力的光芒在此处绽放,我想当这群孩子长大以后,回味着自己的童年,应该满满都是瓜果与夜晚的香甜。一个地方的制度建设往往会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包村律师”这一名词,也第一次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到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诉源治理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升格为“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就在无声化解中得到处理。

IMG_7136

  或许,以往出门在外的人们总会担心乡村中家人的生活,想着自己多省吃俭用一些,多匀出一些钱来改善家人的生活。可是现在,国家花费巨大精力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农产品产业化,从种植生产到市场销售的产业链被打通,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的出现,也无疑让农产品销售增添了一份保障,农民兜里的钱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同时农村的环境治理更为有效,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元,我也正是在这一次的实践中真正看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正在逐渐得到实现。

0b73bd4a9462d197affec2de10cfb6a

  悠悠岁月,漫漫长夜,村庄承载了多少代人的乡愁,或许时代可以不停地更迭变化,但是深藏人在心底的一份份挂念是时间也无法带走的。在喧嚣的城市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宛如长蛇一般在高楼间盘旋,这是经济飞速发展为城市留下的印记,而藏在人们心底的,是那个依旧如同缄默的老人一般的乡村,守护着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IMG_7123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下,人们不再为乡愁的消散而担忧,他们无数次在梦中呢喃牵挂的乡村正在一步步走向振兴,儿时的“绿水青山”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金山银山”,等到回首之时,我们会发现,这位名叫“乡村”的老人,依然守护着每一个人的乡愁,巍然矗立在岁月长河之中,永远没有消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