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走进关山遗址,品味黄河文化
2022-07-09 来源:法学院 作者:杜艳瑛 赵宇涵 刘清华 责编:冯星翰 浏览:28

  (据法学院报道)7月8日,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赴聊城市东阿县关山村,对著名遗址北山门开展调研,希望能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贡献绵薄之力。

  关山北山门建立于大清同治二年,原先村落有东门、北门和西门,并有围墙相连。目前只有北山门幸存,其他的山门和围墙已经被毁掉。实践团成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运用倾听、积极关注、尊重等专业方法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到,北山门经常有游客前来观赏,有“摄影基地”的美称,是当地人最为依靠的家乡情怀。同时,村民们表示,将会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保护北山门,以自身最大的力量推动北山门的保护进程。当然村民也表示对于政府提供资金修缮北山门的期望,这将更好的推动北山门的保护与传承。

  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将是北山门村民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此实践团运用社区参与方法,调动村民积极建言献策,整合统筹形成了保护北山门的一些建议。首先是政府方面,实践团成员及村民认为政府应加大修缮力度,将周边环境进行改善; 其次是社会方面,以新闻媒体为主,加大对于北山门的报道力度,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最后是公民个人,尽可能关注自身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站在北山门前,实践团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培育社会根基,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同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加深对于乡土的归属感、亲切感。基于此吾辈青年理应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文化是沉重的,亦是灿烂的。黄河滋养关山大地,浸润每一处文化遗址。本次调研实践团围绕“关山遗址的现状与保护”而展开,通过调查与访谈的方法,深入探寻黄河文化遗产,希望勾画出文化遗产的美丽画卷,谱写出文化遗产的绚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