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精髓,追寻黄河流过的痕迹,传承弘扬红色文化,7月9日,“建团百年,星火传承”赴东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实践服务队于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开展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宣传讲解。
弘扬黄河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因为东营是万里黄河的入海口城市,是母亲河走过的最后一座城市,所以稷小青实践团成员先向当地居民询问了他们眼中的黄河文化是什么。在他们的心中,黄河是东营最重要的文化源脉。在他们印象中,黄河是一条多泥沙决溢、改道频繁的河流。实践团成员同时从居民那里了解到黄河水患一度猖狂的时期,在治黄事业上涌现出的一批不怕艰险、不惧困难的治黄英雄和治黄事迹。他们不怕死,不怕苦的革命精神深深地触动了稷小青实践团成员。
同时在宣传过程中,稷小青实践团成员又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东营市黄河治理的相关知识。东营地区的黄河治理始于1855年的黄河改道,历经清末、民国和人民治黄三个时期,治理与造地成为东营黄河文化的鲜明特色。
稷小青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被赋予独特的黄河文化底蕴。稷小青实践团成员开展社会实践宣传讲解活动,让社区居民以及实践团成员一起体会黄河风采,感知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稷小青实践团成员在社区的老人口中了解到,前几年由于兴建黄河南展区行洪分流工程,11个村的群众均需迁至沿黄河大堤新建狭窄的房台上。由11名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搬,并优先照顾村内老弱病残人员。老书记们又带头拆老房攒物料,坚持在互助组里最后一个建自家的房子。经济发展无从谈起,他们想尽办法,四处求援,终于在1988年为乡亲们通上了电。他们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根植群众、顾全大局、敢于牺牲的东营红色文化精神,学习他们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品质!继续发扬好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十八大以来,东营市决定实施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规划建设11个新型农村社区,杨庙社区自此开始建设。此时,老书记们已大多离开了岗位,但在党组织再次召唤下,健在的老支书们又一次走到了搬迁工作一线。在他们看来,只要组织上有需要,只要是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就要百分百把工作干好。时光荏苒,看如今的杨庙社区,不但有崭新靓丽的新楼房,整齐干净的道路,还有出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这让实践队的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为保护黄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奔腾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文化。弘扬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实践团成员的责任与使命。实践团成员积极宣传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