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7月8日,为进一步了解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知识,牢记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山东理工大学“学思享”社会实践团前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
沂蒙山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其中,沂蒙山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在这工作过,战斗过。这片英雄的革命故地孕育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大众日报》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创刊,是沂蒙精神诞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根据地内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陈列着战争年代印刷设备的图片和实物,实践团成员由此近距离感受《大众日报》创刊和发展中的点点滴滴。“为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启蒙大众,为大众服务,《大众日报》在战争年代,就有530多位先辈壮烈牺牲。”解说员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到。在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军民血战到底求解放的苦难辉煌,许多感人故事流传至今,其中沂蒙红嫂的故事最为经典。
在抗战时期的沂蒙革命根据地,伟大的“沂蒙红嫂”,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是支前拥军的英雄楷模,是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历史缩影。在红嫂长廊,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了解沂蒙母亲的伟大光辉事迹和感人故事,感受沂蒙红嫂们的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情怀,感悟沂蒙精神的内涵。
通过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实践团成员重温了沂蒙根据地抗日时期的历史伟业,深刻了解到《大众日报》在战争时期艰苦卓绝奋斗历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团成员将以沂蒙精神为引领,矢志不移,在学习和生活中将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