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报道)7月8日,“阳光使者,系博助农”实践团在博山区池上镇东池村开展调研工作,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池上镇的农副产品的基本情况。
为深入研究博山区池上镇农副产品的销售状况以及未来前景,助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措施的实施。7月8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山东池上美术写生创作基地的负责人冯衍会,与冯衍会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池上镇的农副产品的基本情况。
池上镇地处淄河上游,水源品质较好,主要以桃种植为主。实践过程中正值池上蜜桃成熟上市的月份,池上镇蜜桃的销售主要是以商贩收购或者散卖为主,据冯衍会叔叔阐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许多外地的顾客前来购买,当地的很多鲜桃都是被集体收购的,网上销售也有很多,每年德邦快递会专门开通一条“池上线”,为当地居民的蜜桃销售起到帮扶作用。
实践团队又分别采访了当地的店铺卖家以及蜜桃的销售户,根据店铺卖家翟慎华的口述中,我们得知当地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每家用户自己销售,如果对当地收购价格不满意,当地村民会选择在道路两边摆摊销售。对于电商的认识中,当地村民对于电商虽然心怀憧憬,但受制于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很少有村民尝试学习电商,这也是当今“互联网+”与农业结合不紧密的通病,缺少青年劳动力以及具体的带头者。在与蜜桃销售户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当地村民安于现状,对于当地蜜桃销售已经较为满意;对于电商,更倾向于选择目前的销售状况;对于未来的销售情况,村民们普遍期待互联网的应用。近几年的蜜桃销售过程中,没有出现许多的滞销情况,但也受制于疫情的影响,许多省外的顾客来到池上镇购买鲜桃的次数也变少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鲜桃产业所带来的利润。
7月8日下午,实践团队员来到了东池村一家桔梗的加工作坊,队员对于新奇的农产品比较好奇,根据作坊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述,这批的桔梗是镇里的公司收购各个地方的桔梗(内蒙古地区居多)运到这里进行初次加工的,桔梗的作用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最后加工的产品主要是销售于韩国地区。池上镇的农业种植种类繁多,不仅仅是鲜桃,还有猕猴桃、板栗、核桃等。一天的实践下来,队员们通过采访当地的村民以及调查报告填写等了解到了东池村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情况,对于池上镇的农产品销售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晚上队员们一起分享今天的调研结果,整理相关资料,并对接下来的日程做了进一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