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为体现学院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了解学院实践团队活动开展情况,更好地指导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7月6日,山东理工大学团委书记王振、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宗磊、副院长白洋、辅导员冯静尘赴济南市钢城区走访并慰问实践团成员。
济南市钢城区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亓学富接待王振、张宗磊一行人,并在会议室召开社会实践工作座谈会。“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队长亓鸿儒代表团队向学校领导、老师汇报团队整体情况和实践进展。他表示实践团成员将凝心聚力,聚焦法治建设,助推社会治理,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发挥青年力量。王振、张宗磊等人仔细聆听了实践团成员的实践分享,成员们从实践任务、实践经历、实践感悟等方面交流了实践情况。王振、张宗磊等人高度肯定了实践团成员付出的努力,耐心地询问实践团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困难,学校将作为实践团最坚实的后盾,全力支持成员们投身于社会实践。
王振表示实践团成员间要加强沟通,积极交流,营造和谐友爱的团队氛围,在团结合作中行稳致远,取得理想的成果。同时也要协调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不仅要实现“锦上添花”,更要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提供有效建议,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张宗磊对当地政府对实践团队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同学们在有利的条件下鼓足干劲,珍惜实践机会,做出突出成果。同时提醒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安全。最后,他强调,同学们要注重新闻宣传,巩固实践成果。
白洋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鼓励实践团在走访基层过程中聚焦社会问题,做到发现社会问题,调研社会问题,最终做到弥合社会问题。真正实现将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为解决社会问题建言献策。
随后,王振一行人和实践团成员前往莱钢档案馆进行参观,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一行人观看了三维沙盘,并聆听了关于莱钢的诞生经过。“我是一代莱钢人,为了钢铁献青春;为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儿孙。”这是莱钢人的真实写照,也是莱钢精神的生动体现。看着一件件莱钢人创业的实物,一幅幅筚路蓝缕的创业图,一张张定格历史时刻的报纸,实践团一行收获颇丰。
下午,王振一行人和实践团成员来到9363军工遗址,曾是山东省重要的小三线军工企业。走进洞内,高大宽敞、深邃联通的空间里,原样陈列着当年的老车床、发电机等设备,洞顶的通风吸尘管道依然完好,一台车床前,还有一个仿真工人在“操作”。实践团成员观看了陈列文物,了解了过往历史,并观看了影片《永不褪色的记忆》。成员们纷纷表示参观9363军工遗址,看到军工人曾经的艰难苦涩的创业史,感受到的却是军工人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催人奋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此次慰问之行,不仅帮助学院领导了解了我院学生的实践情况,也鼓舞了团队成员们的士气,更加坚定了同学们完成社会实践的信心。相信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成员们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取得圆满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