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思享”社会实践团赴沂水县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医生
2022-07-05 来源:法学院 作者:燕奥璇 责编:高晴 浏览:24

  (据法学院报道)为进一步了解乡村医生,感受沂水县风土人情,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7月4日组织成员前往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乡镇,了解沂水县院东头镇乡村医生发展史,感受“以人为本,仁爱奉献”的乡医精神。


  2022年7月4日上午,“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从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理工大学出发,一同前往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经过一上午的路程,团队到达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于院东头镇供销宾馆下住,安顿整理内务后团队在沂水县政府门口进行了合照。


  7月4日下午14:00,“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一同来到沂水县院东头镇院东头村卫生室拜访乡村医生张德庆。张德庆,沂蒙革命老区乡村医生,家里五世同堂,四代党员,四代从医,一家几代人见证了百年历史变迁,坚守一方健康,他曾获临沂市首届“最美乡医”、“沂水好人”和山东省卫计系统学习楷模等荣誉。 

  在拜访张德庆时,诊所时有病人前来看病,张德庆医生认真负责,专注问诊,展现了过硬的专业本领。他平易近人,态度温和,对待病人以及家属非常尊重。待诊所没有患者时,张德庆医生首先向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诊所的布置以及获得的荣誉的来历。字字句句间透露着对党的敬仰与感激。


  随后,张德庆医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沂蒙乡医文化展览馆。馆内展览了沂水县院东头镇的乡医,如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刘惠民,医卫领导者革命烈士邵德孚等。除此之外,馆内还展览了张德庆一家三代从医救人的历史。

  张德庆医生细心讲解,为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一一展示展馆陈列的过去的医用物品。从移动接生台到弹簧制片器再到手摇离心机,各式各样的医用工具展现了乡医的智慧,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水平。日益先进的医用工具,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奋斗。张庆德祖孙三代始终在院东头镇坚守,为当地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张德庆医生祖孙四代从事医学事业。张德庆祖父张道立为战地卫生员,后来到院东头无私行医。其父张在吉也是一名乡村医生,任劳任怨,尽职负责。他的子女也从事医学行业,传承乡医精神。通过张德庆的介绍,他还撰写院东头镇医疗卫生志以及院东头镇村志,为当地记录发展大事。 

  张德庆医生在讲解之时,还深情演唱了《乡村医生之歌》,歌中唱到“我们为乡亲守护健康,我们为健康中国增添荣光”,深切表达了张德庆医生对乡村医生这个行业的热情与自豪,以及对党的忠诚与信仰。张德庆医生还深切地对实践团成员讲到,要爱党爱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最后,实践团代表田雪同学对张德庆进行了采访。就对乡医群体的看法、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对如何做好乡村医生进行交谈。团队了解到张医生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他是是跨世纪的乡村医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乡村医生。他们现在乡医的观念以及治疗方法和父辈的不一样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使得医疗水平,文化水平,诊断水平比之前都有了一种质的飞跃。他希望子女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中医文化,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做好乡村医生,首要条件是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方法治病救人。要一心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采访结束后,张德庆医生表示会“不忘初心,传承医德仁心,保障人民生活身体安康,这是我们全家人永远的追求。我们会永远爱党信党,跟着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好乡村卫生事业。”

  社会实践团结束拜访活动后,受到乡医文化的熏陶,深受触动,表示要以这些乡医为榜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