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思享”社会实践团赴沂水开展实践并走访乡村医生张德庆
2022-07-05 来源:法学院 作者:魏依曼 责编:高晴 浏览:27

  (据法学院报道)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学思享”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在前往实践地之前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提前了解实践地情况,与实践地村委负责人取得联系,熟悉当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气候环境、方针政策等信息以及撰写调研问卷、采访问题等材料。在到达实践地后,团队成员稍作休整,按照计划做好工作和行程安排,并且与村委探讨本次实践活动的流程、细节以及疫情防控相关问题。


  下午,团队成员对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院东头村乡村医生张德庆五代人,四代党员,四代从医,守护乡亲健康70余载事迹进行深入采访。


  首先,张德庆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沂蒙乡医文化展馆。沂水史志开发利用服务基地建造的沂蒙乡医文化展览馆,是沂蒙乡医精神的集中展示。张德庆向团队成员讲述的沂蒙乡医兢兢业业、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光辉事迹,是几代基层卫生人员为之付出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沂蒙山区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张德庆热心专业的讲解,团队成员对于沂蒙乡医的历史故事和现状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团队成员与张德庆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张德庆认为,一名好的乡村医生,第一必须实事求是,真诚服务。用科学的原则、科学的方法为老百姓服务。在为患者看病的时候必须一心为人,用所学知识综合判断,用科学方法精确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从患者的身体情况角度出发,结合精神治疗,精神诊断,精神保健的方式,通过良好的生活改善和饮食调理,充分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毒害。

  张德庆向团队成员介绍沂蒙乡医群体,从五十年代成立的初级不脱产的卫生保健院说起,讲述他祖、父辈的从业经历。张德庆称他们家五代同堂,四代从医,四代党员,见证了党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他爷爷1945年参加孟良崮战役等战役,解放以后父亲和他以及他的儿子先后入党,四代党员。他的爷爷起先是担任保健员,从1951年8月开始干到65年以后变成卫生员,68年以后他父亲开始干村医生,干了四十几年,83年以后改称乡村医生,现在称社区医生。张德庆表示他们在基层开始,虽然很劳累,但是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给予优惠的政策,提供五险和补贴,基本工资等待遇很好,他们十分感谢党和政府。


  张德庆向团队成员们展示了《乡村医生卫生志》。《乡村医生志》是全国第一部以乡村医生为主题的书。记录沂水县从隋朝到现在的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从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后,一直到现在。从这本书能看出来中国基层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从无医无药可治,到现在有医有药可治。从以前乡村的平均寿命为二三十岁,四十岁就是老人,到现在沂蒙山区一百多岁,九十多岁,八十多岁的全是老人。正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乡村医疗水平提高,乡民们体质变好。张德庆称他们一有病就找乡村医生看,乡村医生群体保障沂蒙山区的医疗水平,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这也是国家大好形式、大好政策带来的福利。

  本团队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挖掘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蕴含的优秀红色文化,深刻学习沂蒙精神的深层内涵,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及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的优良作风,将沂蒙精神内涵与新时代相结合,从新的视角思考和探寻沂蒙精神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