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姜贞羽同性恋”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不少网友热议,也让刚刚出道的姜贞羽经历了一场网暴。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移除,同性恋去病理化受到国际医学界承认。2001年,同性恋从第三版中国神经病分类目录(CCMD-3)中删除,不歧视同性恋,并且保障其权益,标志着同性恋再中国实现去病理化。
然而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赞同并且支持同性恋,有人认为只要事不关己尊重他人选择即可,但是还有人依然用歧视甚至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同性恋人。在反对同性恋的人群中,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人群反对任何形式的同性恋人群,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会对社会和下一代青年带来不良影响。而另一种则是只反感同性恋群体中“相貌不佳”的人,并用“恶心”等附有伤害性的字眼对他们进行侮辱。在前段时间抖音某账号的视频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不少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都读过《撒野》《哑舍》等一系列耽美小说,也有不少学生关注和喜爱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同性恋博主的视频,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也表示对“相貌不佳”的cp磕不起来甚至表示厌恶,这也是上面所说第二种人群的真实表现。但是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人群他们讨厌同性恋的根源还是自身观点和喜好的主观看法不同于同性恋者,而这显然是不正确也不公平的看法。
说到同性恋有的人还会想到“娘”这个字,部分人认为男性同性恋者或多或少带有“娘”的特性,但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的。首先“娘”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用来形容母亲的伟大,但在现代却被人们视作对某类男性的特定形容词甚至带有侮辱性。其次根据调查显示娘和同性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同时那些类似于吃个桃桃,好凉凉这种为了流量矫揉做作的男生和温雅柔美的男生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不能让恶毒偏激的舆论毁了他人的一生。玫瑰少年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由于性格温柔同学们认为他是女生并在他上厕所是公然要求脱裤子检查,也因此他的生命也停留在了15岁的那个下午。
人民日报对于同性恋问题曾发表过评论称“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性倾向不止一种,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属正常,绝不是疾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肤色、身高、体重、性格、民族、国籍都不相同,性倾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要这种现象不危害到社会风气,不成为某些人谋利的工具,我们都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尊重的姿态去对待他们,多些善意,放下偏见。
不一样,都一样,从缺憾找圆满,不一样,也一样。愿每一种爱都不被伤害,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出内心的精彩,无畏成为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