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1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郭岱延 侯文卓 责编: 浏览:187

  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结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上了日程。中国革命的火种来自于乡村,14亿人的口粮安全的保证也在乡村,因此,全面振兴乡村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山东理工大学创飞科技实践团作为一支职业化的无人机应用团队,多年来一直着力于开发——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室内进行专业项目研究,利用假期,走出实验室,实地检验项目的可靠性和完成程度。今年有幸我也加入的了其中。

一、百年交通,桥梁为本

  实地和实验室最大的不一样就是环境的复杂化和变量的不确定性,与实验室中能够准确控制变量的实验相比,外界环境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雨,象形字。古文字中雨的横画像天,竖画像雨滴。我从来不惧怕下雨,只是讨厌,外出看天,从来不看天气预报,也不关注,下雨也不会对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直到这次实践。由于无人机等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安全,下雨或者空气中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设备就无法升空进行作业任务,而整个鲁西南正巧迎来了雨季,大雨说下就下,不会有一丝丝的犹豫,即下即去,反复无常。

  平时不看天气预报的我,这次也乖乖的关注了,但是这和孩子脸一样喜怒无常的天气,让凭借现代科技加持的天气预报也失了零。

   迎着太阳出发,到达黄河大桥,开始作业。当我们的飞机还在空中作业的途中,一片乌云漂了过来,即使我们互相配合,快速的回收设备,但是雨还是快了我们一步,倾盆而下,每个人都被淋湿了。坐在车里互相看着湿透了的队友,谈论着,这鬼天气什么时候能好。人虽然都湿了,但是万幸的是设备没湿,大家都看着窗外期待着乌云飘走。慢慢的雨不下了,我们又都跳下了车,开始了作业。雨时下时停,反反复复了一下午,我们和天气打着游击站,从日光普照,到日薄西山。最后,迎着夕阳我们终于在大雨中踏上了返回的路。

  辛苦不言而喻,但是大家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我们知道这一下午的努力没有白费。户外工作者很大程度上都很相似,天气对于工作的影响程度十分之大,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绵绵,任务都需要你去完成,也恰恰因为这样,中国才能一次次创造奇迹。我们的路还很长,这只不过是我们人生历程中的一点小波折,每一次都要学着去克服它,去越过它,才能成长,没有人能代替我去克服,自己的路需要自己一点一点走完。

二、中国饭碗中国粮

  “全都吃饱饭”,曾经是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的目标,随着新的农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界之问迎刃而解。

  高标准农田,一个一直以来都只能在书籍、报纸、电视上见到的事物,这回终于见到实物了。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并且配套相应的农电配套设施的农田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能够做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在黄河滩的农田上,大量的农用机械化设备有序存放,不计其数的浇灌管道随时待命,准备对抗干旱和病虫。过去这里稀稀疏疏分布着四五个小村落,道路不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黄河年年涨水,给黄河滩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上的威胁。不过随着国家扶贫计划、乡村振兴和一系列帮农扶农政策的出台落地,这里的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理想是什么,对于黄河滩的村民来说,或许就是住上新房,良田年年丰收……这些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都成为了现实。搬迁住上新楼,享受新的社区,新的服务配套设施,扶贫的车间建立起来了,乡亲们的兜里也鼓了起来。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民 ,经营权可有流转,三权分置,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又一个重大创新,也是新时代主力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既保证了农民有土地,又保证了劳动力的充足,还保证了良田不荒废,粮食年年有,吃穿不相愁。

  每一次中国农业的改革都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每一次探索都是农民自己的选择,在不断调整和变革过程中,中国用着先进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着中国人自己的口粮安全,让中国人手里的饭碗盛满了中国粮。加上18亿亩红线的制定,让中国人手里的饭碗端的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