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校2021届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鲁人社字[2020]128号)文件精神,实施推进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围绕学校就业工作重点,加强各部门、各学院联动,构建“学校主导、学院主责、部门协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立足区域拓展就业资源,与各地人社部门、重点用人单位建立密切合作,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就业质量。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丰富就业指导形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力促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努力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升,力争2021届毕业生2021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
二、行动时间
2021年3月9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三、行动措施
(一)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1、推进“互联网+就业”精准服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在学校就业网站增设“就选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完善网站平台及新媒体矩阵,广泛搜集转发官方优质岗位信息,利用全省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分析就业数据,为学校优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依据数据结果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和招聘服务。
2、优化市场布局
按照“巩固、拓展、深化、提升”的建设思路,坚持内挖外扩,拓展就业资源,及时把握就业形势和变化趋向,优化就业市场布局。一是挖掘用好校内资源。对内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科研团队、专业教师及校友资源,调动全员力量参与就业推介,提高升学率、征兵入伍率、基层项目就业率、自主创业率;开展暑期就业市场拓展与毕业生调研回访活动;实施“实习+就业”计划,开通“就业实践大巴”,发挥“千人千企”科技副总的作用,组织开展优秀校友与学子结对子就业帮扶计划。二是扩展争抢校外资源。立足淄博辐射鲁中,抢占省内市场。建成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为依托、职位信息充足的就业市场,引导更多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
3、优化校园招聘活动
优化各类专项校园招聘:包含校级大型双选会、学院专场招聘会、各地组团中小型招聘会、单个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做好“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毕业生留鲁就业供需见面会”等专场招聘活动,探索行业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毕业生留鲁留淄就业搭建桥梁。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需求,加强用人单位资质审核及单位质量筛选,优化校招单位质量,强化维护服务力度,提升毕业生现场签约率。
(二)全员关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汇总整理全省各地市招才引才优惠政策,同时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工作,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制定“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一是提高全员对学生就业的认识,积极帮助学生就业,二是提高毕业生对就业的认识,提高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三是提高学生择业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1、开好“一”门课程
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2、建设好“两”支队伍
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兼职教师培训力度,继续组织就业指导教师进企业活动。鼓励各学院、各专业聘请省内企业专家、优秀校友担任校外兼职职业指导教师。搭建好本地企业与师生间的沟通桥梁,配合淄博市人社局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副总”选拔任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副总”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3、做好“三”个对接
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与地市人社部门对接、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对接,将上级政策宣传到位,知道毕业生充分了解和利用好人才政策,拓展就业视野。
4、搭建“四”个平台
加强就业指导宣传平台、就业指导实践平台、就业指导活动平台、就业指导帮扶平台建设。建设好就业(人才)工作站、就业指导长廊等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工作。
(三)加强特殊群体帮扶
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专人专档,设立“就业服务联系卡”,实行“一对一”帮扶和指导,实行清单服务。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根据毕业生的需求及自身特点,在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
(四)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
着力抓好离校后就业服务,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做到离校不离责任、离校不离联系、离校不离服务,加大岗位推介,确保毕业生跟踪服务“不断线”。
1、做好未就业学生追踪工作
建立2021届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需求清、去向清,向他们精准推送相关用人信息,帮助他们尽早就业。
2、及时做好已就业学生数据更新登记
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及时在“离校未就业实名登记管理服务系统”做好登记手续,做好信息跟踪,保证毕业生实际就业状态与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相匹配,力争在2021年底完成预期就业率目标。
四、行动要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名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声誉,更关系到全省引才工程和高质量发展。
各学院要依据自身实际和学校有关工作要求,制定适合本学院、本专业的推进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切实做好2021届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推进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每一位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争抢意识,协同联动,齐心协力,共同下好“强就业”一盘棋,推进毕业生留鲁来鲁高质量就业,助力“五有”人才培养,为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齐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招生就业处
202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