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管理学院报道)8月17日,管理学院Red youth实践团就《行为习惯管理》特色专题课程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课程教学通过“抛出问题、故事引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感悟分享、情感对接”六个阶段步骤使学生体悟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联动效应。
首先,在问题引导方面,队员张召栋课堂初始便抛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的说法,与平时学生惯性思维所理解的好坏情绪之分形成强烈对比。张召栋通过一系列情绪小摩擦故事的引入,为学生辨析同种场景不同情绪的后果可能一致,从而一步步使学生理解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并在课堂气氛活跃时通过趣味表情包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知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及表达的正确方式。
在案例分析方面,诚实守信板块的教学上,张召栋通过放映诚信公益短片,并按照发展情节阶段性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视频呈现的寓意,张召栋借此机会利用准备好的道具,通过小组式情景模拟,组织学生将自身带入原有故事场景,并引导学生在面临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以及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让学生体悟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
在感悟分享方面,张召栋通过自身所见所闻为学生分享其初中阶段同班网瘾好友的辍学事件及自杀未遂事件,以及其从业后回顾心路历程时的后悔,向学生呈现网络的利弊以及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张召栋进一步教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游戏存在的性质,进行行为管理,做到合理把控游戏时间,健康游戏。
最后,在情感对接方面,张召栋在讲解青春期的困惑时,以自身初中及高中叛逆行为为原型,为学生展现青春期不断试错以及心理上逐渐成熟的阶段。面对青春期的小困惑,在保证秘密性的原则下,张召栋鼓励学生私下里向实践团的哥哥姐姐们倾诉自身不解和困扰的问题,并安排实践团成员进行小组式情感对接,聆听组内同学的小困惑,为学生带来正确的行为引导。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与助学中心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鼓励学生在聊天中照顾对方情绪,在犯错时勇敢承认,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