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探路者·让非遗飞”实践团在桓台县开展非遗纸编调研工作
2020-08-16 来源:管理学院 作者:张璐 杨叶江 责编:常康宁 浏览:46

  (据管理学院报道)8月15日,为近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现状并探索多元主体合力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新思路,管理学院“探路者·让非遗飞”实践团队前往淄博市桓台县马踏湖地区开展非遗纸编实践调研工作,纸编传承人韩光英为实践团进行非遗纸编的制作展示。


  纸编艺术是中国民间编织艺术的一部分,凝聚着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审美能力。纸编制作工艺来源与生活,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编制对象包括人物、动植物和各种家居物品。马踏湖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适合柳树和芦苇生长,老一辈人就地取材,制作柳编、苇编制品以满足家用需求以及娱乐需求。

  在与韩光英老师的进一步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目前韩光英老师被张店区一家小学特聘为手工艺品老师,教授工艺品制作。另外,韩光英表示非遗传承存在两大难题:一方面,老一辈编制手艺人难以培养传承人,大部分年轻人奔于生计,放弃短期内难以取得“经济价值”的技艺;另一方面,经济化进程加快,大面积芦苇地变成工厂与农耕地,制作柳编、苇编的原材料大大减少,限制编制手艺的留存与发展。

  为解决编制材料短缺的问题,韩光英不断钻研各种新型环保材料,起凤纸编由此得以发展。起凤纸编以纸条为基础材料,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纸张为材,再运用传统的基本编织技法,增加现代创意元素,五颜六色的纸张编制出来的作品色彩鲜艳,成品更加生动形象。

  此次活动使实践团成员对非遗纸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非遗根植于生活,是历史的缩影,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纸编是地域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代表,是桓台县的文化名片,为当地旅游创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