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学院报道)8月10日,“小摊点大民生”调研团成员就地摊从业者对地摊经济的切身感受,分别在各自居住地对地摊从业者进行随机调查及访谈交流。调研地主要包括山东日照、东营、菏泽、临沂、济宁、滨州六座城市。
上午,调研团队向地摊从业者发放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从摊主的年龄结构、经营产品类型、各项具体措施的看法、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等方面展开调查。根据有效问卷反馈可知,三十至四十岁女性为摆摊的主流人群,销售产品以食品、生活用品为主。调研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当前地摊从业者与城市管理执法者之间沟通加强,双方互帮互助,对彼此工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地摊从业者遵循摆摊规则,城市管理者、执法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及时处理摆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宣传城市“地摊经济”政策,“地摊经济”欣欣向荣。
由于各地对于引导“地摊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摸索状态,实践团队成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制约“地摊经济”常态化发展的因素,如地摊从业者对摆摊位置存在争议区域、环境卫生问题有待加强等。
下午,调研团分别在居住地确定一至两名有特色的地摊从业者,以访谈形式对地摊从业者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地摊从业者对现阶段地摊经济的看法。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地摊从业者得知,在国家大力倡导“地摊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摊从业者已经有固定的摆摊场所和摆摊时间,与以往摆摊相比更有纪律、秩序。
同时,不同地市也出台各具特色的政策,助力当地地摊经济的发展。东营市提出“一摊一桶”保持摆摊周边卫生整洁;日照市划定公园街道为试验点以地摊模式带动城市夜经济发展;济宁市控制摆摊时间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当晚,团队负责人安宝玉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分享成员的调研成果与实践感悟。团队成员刘媛媛进行发言,她认为摊点售卖商品的实用性及新颖性成为吸引顾客的一大特色,如何以多样化的商品、极具特色的销售方式吸引顾客是摊主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他团队成员也就此次调研的成果与感悟依次发言,安宝玉对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此次对地摊从业者的调研,团队成员坚定助力家乡地摊经济发展的决心,队员积极为家乡地摊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不仅体现当代学子的精神风貌,更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