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开展线上支教与线下走访古建筑实践活动
2020-08-08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贺雨薇 责编:常康宁 浏览:37

  (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道)8月8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开展线上支教第十三课“中国传统乐器”,志愿者赵晓悦主讲此次课程,洪山小学二年级全体同学参加。


  此次课程分为乐器的界定、乐器的分类、十大传统乐器和课程小结四个部分。课程开始前,赵晓悦提前进入直播间检查网络状况和课程材料,保证课程顺利进行。课程开始,赵晓悦从音乐界、乐器学界两方面介绍乐器界定规则。她说,不同领域对乐器界定持不同看法,界定乐器时应注意领域范围。


  随后,赵晓悦介绍乐器分类。她表示,乐器分类分为传统分类方法与现代分类方法两大类。传统分类法根据国家、地区不同,大致划分为中国八音分类、印度二分类法、三分类法、四分类法、阿拉伯二分类法及欧洲三分法。现代分类方法则分为电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五类。


  赵晓悦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介绍十大传统乐器乐器并与学生在评论区互动,增强课堂趣味性,结合包含知识讲解的视频,使学生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赵晓悦将相似乐器划分为一组,介绍其联系与区别,提醒学生应区分清楚不同的乐器,并提供各种乐器推荐曲目,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欣赏,继续了解传统乐器。最后,赵晓悦简单梳理课程内容结构,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参与到分享中。


  同时,“行知”社会实践团开展线下实践活动。此次线下实践活动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村等村庄,实地走访多处古建筑,了解其历史背景、保护程度等各方面情况,为此次实践提供直观可信的真实报告与数据。

  此次实践活动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将传统乐器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增强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与熏陶。同时以实地调研方式,进一步了解认识传统建筑,深挖其文化意蕴,将保护传统文化精华的意识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