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道)8月4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线上支教活动第七课——“中华五千年之历史开端”正式开始。志愿者李逸琳主讲此次课程,洪山小学二年级全体同学参加。
课程开始前,李逸琳提前十五分钟进入直播间调试设备。课程伊始,李逸琳以“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引出课程主要内容,结合图片和视频从神话、科学两方面予以解释。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评论区积极发表看法,更有学生主动连麦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随后,李逸琳讲解“三皇五帝”的相关知识,并补充“皇帝”的含义,细心解释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她介绍“三皇五帝”包含的历史人物,又通过“冀州之战”、“神农尝百草”、“舜传位传贤不传子”、“大禹治水”等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其生平及丰功伟绩。同时,她配合课程内容播放相关视频,让知识形象化,增添趣味性。为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李逸琳鼓励他们连麦发言,朗读课件上的人物故事。
最后,进入分享感悟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收获。有人说,喜欢禹,因为他善于吸取他人教训,十分聪明,有人说,喜欢舜,因为他以国家为重,有大爱。李逸琳认真倾听同学们发言,及时做出总结,并提醒他们要学习这些优良品质,提升自身。
课程结束后,李逸琳同“行知”社会实践团其他志愿者们分享支教感想。她说到,因为一些原因,课程时间有所变动,心里有些紧张,担心准备不够充分,对于此次颇为特殊的线上支教活动,李逸琳表示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距离感,同学们的积极活泼,拉近双方距离。
此次“中华五千年之历史开端”线上课堂为同学们讲述中华民族的开端,有利于学习历史人物精神、了解历史脉络,也有利于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传承中华文化与中国智慧,为书写中华民族未来新故事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