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学院报道)7月18日,我校经济学院农百优实践团赴青岛市合众民生农贸市场就滞销农产品销售现状以及当下销售渠道展开调研。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抵达青岛市合众民生农贸市场,队长张琳对全队成员进行人员核对与安全确认,根据受访不同群体以及各个群体的不同特点初步确定调查对象以及访谈内容,整理好调研材料以及访谈内容,并据此进行简单的分组,确定好各组的调研任务。

随后,小组各成员根据调研安排找准相关摊位,和摊主说明来意后,开始对摊主进行关于农产品销售方面的访谈,了解该摊今年农产品销售的真实情况。通过和各摊主的谈话了解到,今年疫情影响下,封村封路,导致物流受限,使大量农产品滞销,导致农产品销售如履薄冰。
团队成员各小组又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市场中的消费者进行针对性调查。被采访顾客表示,疫情期间大多数居民外出采购农产品的意愿降低,足不出户使得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随着一些线上销售手段的出现以及配送业务的逐渐成熟,基本上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下订单让商家送货到门。
团队成员对于青岛市合众民生农贸市场当前农产品滞销现状以及新型销售渠道、手段的接受程度有了初步了解。为保证调研的完整性以及信息的广泛性,团队成员来到了靠近市场的个体农户所在处,与他们展开深入讨论。队员通过了解得知,今年疫情下不少个体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也面临着滞销的挑战,部分农户通过微信、QQ等一系列社交平台进行近距离的“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模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效果,这无疑也是对滞销农产品销售一种有利的借鉴。

最后,实践团全体成员对一天的调研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一天的调研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分享自身收获和体验,并对现阶段如何为农产品滞销创造有效销售路径提出想法和见解。
农百优实践团坚持围绕“助农、扶农”的中心思想,旨在通过本次实地调研考察对此次疫情导致的不良影响作出积极响应,引起更多地社会关注,切实调查民意,整合各方面信息提出具体可行性意见建议,积极为各地市农特产品寻找销路,为打赢这场农产品滞销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