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描绘了美国作家梭罗在两年多时间里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所见所闻所思。在这本书中,既有对自然浪漫的吟唱和礼赞,更有梭罗对社会丑恶的犀利批评和对人生的严肃思考。
1845年,28岁的梭罗移居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他的人生试验。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却被时人理解为无所事事的游浪,他本人也被视为无聊的闲汉,但他无惧讥讽和嘲笑,更“无意顺从天命”,而只是想“深切地活着,吸纳生命的所有精髓,活得像斯巴达人那样刚劲强毅,以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披荆斩棘,斩草除根式地开拓出一条道路,将生命逼入死角,虑去其它,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在他看来,如果栖身自然而真知未泯,便不会有忧郁的袭击和折腾,更没有什么能将质朴勇敢的心灵驱向低俗的伤悲。所以他选择栖居于丛林,在远离尘嚣中简约地生活。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绘了一幅芸芸众生臣服于“生活需要”而疲于奔命的“生活”图景,然而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不可避免。 当今世界光怪陆离,尘事纷繁复杂,现代人更是迷失在物欲的横流中,无法自拔。然而,亦还有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城市里挤,只为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更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每个人每天都在为各种物质奔忙,急匆匆的的脚步容不得有一丝的缓慢,因为下一秒就可能被奔驰而过的时代车轮所抛弃。
现代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有多少次,我也曾被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渴望着梭罗那般的生活。一头扎进丛林,从此悠然自得,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轻轻撒下,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圆圆的光晕,不远处的溪流缓缓流淌,岸边的青草随风摇曳,我坐在小凳上,摇着蒲扇,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细看庭前花开花落。顾城在《门前》中也曾写道:“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窗,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是啊,简单,自然,不就是美好吗?
梭罗选择归隐丛林,也是对内心平静的选择。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不平静,就难以找到幸福。平静竟成了当今的奢侈品,这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哀?文明时代的人类已异化成了文明的奴隶,丧失了生活的本真。
“我不能因为忙于其他,不管忙的是大脑还是双手,而辜负了眼下芬芳四溢的花季。我挚爱生活中充裕的闲暇。有时候,在夏日的清晨我会例行沐浴之后,从日出到日中,我一直坐在洒满阳光的门口,沉湎在幻想的世界”。梭罗虽然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始终热爱质朴真率的生活。
朋友们,解开心灵的枷锁,找回迷失的自己,直面生命的本质,用最自然、最简单的形式去感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