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游南镇时,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世上许多非凡之风景,吾等作为匆匆过客,原本过目即忘。但有时,许是刹那间被它们触动了心灵,让我们的情感,连同视线都与它们紧密联结在一起。良辰美景,令人久久不能忘记,也就再无法归于寂寞。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纵情自然,寄情山水。山水有灵,人在其中,疏放豁达,两相辉映,此情千古长存。醉梦西楼,晓我昨日看如今,只闻岁岁年年安安静静悄声过。回首之间,已是尺寸光阴,囊中日月,忽然记起旧人旧事旧念契阔。于是我突然便顿悟为何陶公辞官归去后会择山水而居,以花木为友;为何挫折中人多寄情山水,饮酒,听风,与流云私语,与草木说禅。真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于青山绿水中抽身回看,已是“一山晴日,一水晴澜,良辰美景奈何天。”
行至最远的地方,去望最深的风景,一川秋水,一缕芬芳;一晃悠阳,醉了几场梦乡。云中舒卷的清越,风中流淌的空灵。恰似寄情山水魂归处,身未动时,心已远。
也叹今世风浮嚣,谁能在闲暇之余听流水潺潺;物欲交纵,谁又能在奔忙之中漱石枕流?世事颇烦杂,悠悠无限天。固然,生而为人要追寻梦想,纵横驰骋,却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与山水为邻,与云月相依。吾等久居樊笼,却也须知樊笼两旁未尝没有山峦叠嶂,幽谷静深;未尝不存蜿蜒幽径,柳暗花明。静谧的夜,赋予繁星闪烁的性灵,清澈洞察着内心的明净。只有你心间留有余,让风景透过缝隙流进你心,才能发现樊笼外也有微风拂颊面,阳光入心。少了尘世的喧嚣,没了俗事的浮躁,这才是洗涤心灵的居所,这才是心之所向的天堂。寄情山水间,独品花落意,留住那份恬淡与安然。如如不动,见性得真,天涯只是妄断。伴飞鸟与太虚,曼妙天地间。
你待如何?
可知你前世或许就是那位寄情山水,用诗种花的流浪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