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哭过之后,我们该怎样看待王源
2019-05-24 来源:知著网 作者:崽崽 责编: 浏览:148
《我是唱作人》播了三期,每期节目播出之后,微博热搜上总有王源的名字。不过热搜的内容从#王源锡纸烫,到#吆不到台,再到#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大家对于王源的关注,已经有了从形象到作品的转变。

△王源失声痛哭(图/新京报书评周刊)

从“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到“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没有人想到,这个TFBoys中最爱笑的男孩子,竟然会在舞台上失声痛哭。

他为什么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许真的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但他几度凝固空气的哽咽,却让人难得看到本应该习惯于印象管理的偶像,最真实、最赤裸的一面。

01

身处鄙视链中的王源

我们已经离听到“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会哄堂大笑的时候越来越远了。

2013年,TFBOYS组合成立。2014年,TFBOYS全网走红,同年发行《青春修炼手册》,成为当年现象级传播的年度神曲。而距离TFBOYS走红,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如今,即使是在一个公众极其没有耐心,新生偶像层出不迭的时代,TFBOYS仍旧是全网最能打的顶级流量明星。

王源,一个刚满18岁不久的少年,TFBOYS成员。不过,他一度是TFBOYS中最不被看好的那个

的确,刚出道时王俊凯被看成是TFBOYS的唱歌担当,易烊千玺被看成是舞蹈担当,而王源可能连被挑剩下的颜值担当也没有办法胜任

刚出道时,实力的短板让王源成为组合里最受质疑的成员。甚至有人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口无遮拦地辱骂一个15岁的男生。

△网友侮辱性言论(图/新闻哥)

从外貌,到才艺,再到品行,可以说王源是组合里被黑的最彻底的那一个,而且可以说是持续不断。

王源曾说,他最担忧的是“自己跟不上别人的期望”但即使是考上了伯克利音乐学院,还是有人质疑他考试作弊。

与此相对应的是,缺乏亮眼作品的王源长时间内一直是组合里声量最小的那个。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王源自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的声量都在组合的垫底位置

△TFBOYS百度指数(2013-2017)(图/虎嗅)

尽管不被看好还一直被黑,面对媒体的辛辣提问,第一个喊出“不要叫我们掏粪男孩”的,还是王源。

“我的团队都不想让我来,但是我还是来了。”王源自己也坦承,虽然自己的音乐作品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还是想来《我是唱作人》,在这个全原创的音乐竞技节目平台上证明自己。

△王源在《我是唱作人》

从迷幻悠扬的《随想》,到颠覆想象的《吆不到台》,再到触情至深的《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王源在《唱作人》里的表现,配得上惊艳二字,颠覆了许多人对他“小男孩”的印象。

△《吆不到台》的表演令人惊喜

但即使是如此炸裂的表演,现场观众似乎也并不买他的帐。王源得票数位列所有唱作人倒数第二,在男性大众评审投票中,位列倒数第一。

△王源表现并不受到大众评审喜爱(图/娱乐资本论

“我可以输,但不会认输”,王源坦言自己确实处在音乐圈鄙视链的底端,但仍然不会放弃证明自己的机会。

02

打造人设,不如推翻人设

有媒体曾问过王源:你认为自己保存最好的东西是什么?王源说:“自己。”

在偶像卖人设,粉丝吃人设的泛戏剧化社会里,“学霸人设”、“爱国人设”、“篮球Boy人设”层出不穷。王源喊出做真实的自己,竟显得有些反叛,但又是如此掷地有声。

△王源(图/人物)

“明星就是一种人格消费”,电影理论家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的这句话,至今仍被主流的演艺公司和各线艺人奉为圭臬。明星拥有了人设,至少就拥有独特的识别度。

在仰仗人设而非作品的明星心中,已经自愿放弃了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或者说,他们在娱乐工业,这场大型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已经变成了一张单薄的“纸片人”,而娱乐工业流水线上的明星们也正在被遗忘的越来越快。

△流量明星更新速度加快(图/艾漫数据)

而那些真正被大众所记住的明星,早就已经推翻其他人横加在自己身上的人设。

在《十三邀》中的木村拓哉,真实得让人意外。作为一个时代偶像,他说自己“不需要刻意展现给别人”,永远“活在此刻”。有人评论到“颜值,真的是他身上做微不足道的优点。”

资历尚浅的王源或许还难以与木村拓哉这样的偶像比肩,但正如《人物》所言,他已经是“这个时代最红的人”面对这样的评价,王源说“我现在的实力承受了我不该有的人气”

△2岁的王源和他的妈妈(图/人物)

从《地久天长》中的长长一跪,到《我是唱作人》中对抛开偏见的渴求,他早以不是《男生学院自习室》和《少年时代》中那个充溢奶气的小生。在对既定人设的反叛中,他的自我已经得到了坚韧的守护。

王源虽然还年轻,但他知道“所有命运中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曾经才不配位的愧疚感让他在追寻自我的路途中义无反顾,这也让今天的王源显得更为真实。

03

完美不是偶像的标配

2002年的电影《西蒙妮》里的主角,是一个被电脑合成的偶像“西蒙妮”,在代码的操控下,西蒙妮完美无缺,她一夜爆红,被大众当成真人日夜追捧。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并不存在,但在娱乐工业催生的人设交易背后,这部电影或许是最好的寓言。一些粉丝消费的,可能只是人为操纵的一串代码,而一些明星,就甘愿活成一串无懈可击却又虚无缥缈的代码。

△电影《西蒙妮》(图/豆瓣)

当明星们变成一列列商品陈列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自觉地就要挑选一个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人选,并不断地赋予他持续完美的意义。

偶像的完美形象,成为狂热粉丝们攻讦“黑粉”的武器,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

△胜利性招待事件曝光后不愿相信的粉丝们

“保持完美令人筋疲力竭”,正因如此,完美的偶像形象才成为易碎品。完美不应该是偶像的标配,事实上,完美也不应该是任何人的标配。

在粉丝们都在希望偶像更完美的时候,王源却在努力保持真实感,这显得尤为珍贵。他丢下情绪的防备失声痛哭,他愤怒地推开强行要求合影的路人,在粉丝们还在替他延续小鲜肉的身份时,刚满18岁的他却说自己要做一头“成年猛虎”。

“完美是人们势利的习惯”,我们何必在不完美的人生中要求出现一个完美的人来满足我们的情感寄托。或许恪守真诚,才是我们获得自我救赎的最佳答案。

责编:张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