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未开启的列车”永远在路上
2019-03-2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于丽珍 责编: 浏览:92

  日前,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一出生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术界震动,也引发了全民热议浪潮。

  无数人还未来得及为中国在艾滋病疾病预防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兴奋时,网络上却出现一份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强烈谴责其违背医学伦理,坚决反对这项技术,网络上倒戈声一片。基因编辑技术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让一场本应欢呼的技术革新变成了全民争议的口水仗。

 

  
  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就是一辆未开启的列车,它的发展一直停留在一张设计
蓝图纸上。人类对于基因编辑的研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理论提出,但是一直没有人体试验过,科学家尚未为这辆列车设计“铁轨路线”。而贺建奎团队突然宣布一对双胞胎婴儿经过基因改造,一出生便拥有对艾滋病的天然免疫力,超前科学发展的脚步。天然抗艾滋病听起来很美好,实则疯狂,疯狂到忽略科学研究的潜在危险。
  
  
基因编辑技术最大的弊端是无法避免“脱靶效应”,婴儿实验的背后是以全人类的命运博弈,没有人能保证人类是最终的胜利者。据报道,两位“基因编辑婴儿”中,就有一位“脱靶”。也就是说这个婴儿不但没能拥有对HIV天然的免疫力,反而提高了基因突变的风险率。或许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未知的生理缺陷;或许在未来,这个婴儿与正常人类结合的后代,将突变为科幻电影中的“超级人类”,后果不堪设想。基因编辑技术如同一片迷雾森林,没有人知道它的归属方向,在任何一个岔路口人类都可能迷失,没有人知道尽头在哪里,或许下一个路口就是人类的尽头。单从这方面的技术方面考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抛开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与未知性,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是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待解决,根深蒂固的伦理与认知无法跨越。贺建奎团队研究的目的,是让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妇,有机会生一个能免于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实践的路上出现了偏差。 他们拿活生生的婴儿做小白鼠,突破的或许不是技术,而是德道伦理的底限。

  
每一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这两个婴儿从一出生便是实验品,注定一生被监视做实验品。他们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至始至终都只是实验的附属品。从出生到死亡都是“笼中鸟”,一生被囚禁,请问我们有什么权利替这两个孩子做一生的决定?更残忍的时候,这个实验有着漫长的验证的过程,且危机四伏。对贺建奎团队来说,这只不过是个观察过程,可对孩子来说,那是他们的一生。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他们只是个孩子,基因改造的孩子。

  
霍金在遗作《写给未来人类的备忘录》中写道:“富人未来能选择编辑自己和孩子的DNA,变成拥有更强记忆力、抗病力、智力和更长寿命的'超人'。”霍金的预言属于未来的超级时代,至少不属于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道德伦理问题还未解决,基因编辑研究就只能在路上,坚决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基因技术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未知的新领域,我们已知的要远远小于未知的,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应当保持谦卑的态度,小心翼翼地进行探索。我们只是地球上千百万生命的一种,并非独一无二的主宰者。基因编辑技术,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而非毁灭生存。基因编辑技术的列车,从未启动,它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引擎,更加完善的道德伦理铺平道路,才能长久地行驶在历史的长河中!

责编:姜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