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学生再变“学畜”
2018-12-06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李泽春 责编: 浏览:47

  前几天,我高数课的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则今日头条,8岁男孩过劳猝死,引起所有父母的沉痛深思。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社畜”一词,而这些在打工族里才会出现的事,在一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出现了。不难发现,社会上其实有很多隐藏的“学畜”。学畜——顾名思义就是在父母的逼迫下每天都在学习中度过的学生。

  并不是说学习不好,而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方式越来越脱离正轨。学生正常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毫无压力之感。而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在痛苦中学习。八岁的年纪,本应该在操场里嬉戏打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中穿梭,完全没有玩耍一说。学习,是一个让我们逐渐进步的过程,学习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更加完善自己。但是“学畜”式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扭曲了自我,丧失了目标,成为了毫无灵魂的行尸走肉。

  实际上,“学畜”的形成,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父母。每每带着孩子去各种辅导班是,家长都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说“孩子啊,别看你现在苦,我现在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了就会理解了”。他们确实是在为孩子们着想,但却用错了方向,父母只是一昧的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将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全部扼杀,但有时真正的亮点,可能就存在于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

  父母作为守护孩子的人,一定不要失去了客观立场,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让他们拥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从小就培养孩子去独立思考,一个被父母填得满满的孩子,要么他们乖乖地照父母说的做,完全地出让掉自己的领地,压抑掉自己的所有需要;要么就变得依赖,懒散,给足够的机会让父母去操心。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一个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一定首先是个拥有自由的孩子。孩子唯有先获得自由,才有学会自觉的机会,也才真正有力量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道路,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时候这个也可能是孩子以后能够引以为傲的地方。不要让最该守护孩子的人,再成为迫害他至深的人。

  “学畜”在另一方面所展现出来的问题还在于学生自身,学生一昧地顺从父母的说法,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好的。只是一昧的顺从父母,将所有的不满都压在自己内心,这样才是最危险的。他们孤独地硬撑着走向窄逼的人生通道,一直到走向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他们对父母、对权威、对外界世界不停的说“好的、好的”但好到把所有的愤怒、绝望和攻击,都留给了自己。

  相反,对于父母的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也可以勇敢地说不,父母的说法并不一定全是对的。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高晓松——中国重量级音乐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学音乐,而是出身理科世家,父母希望其做科学人才,但他为了音乐梦想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没能听父母的,最终在音乐的道路上颇有造诣 ,当时如果他学理科了,说不定只是一般的技术员,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的成就。设想一下,如果那个8岁的小男孩能够叛逆一些,能够会拒绝一些,或许结局也不会如此。学会拒绝,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那个8岁的男孩,在离开之际,说了一句“我太累了,想睡觉”,之后就陷入昏迷,再也没有醒来。从一开始的学生因为玩游戏而猝死,到后来的各种各样的员工过度劳累致死,再到现在的孩子学习过劳猝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因为过度劳累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制度也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比如我们的教育制度,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充斥在寒暑假;又比如我们的网络制度,大大小小的网吧散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还比如我们的工作制度,各种各样的店铺违法招收童工。这些看起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有时候才是引发事情的最根本的原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在逼迫中学习,在痛苦中学习。所以,不要再让学习成为一种痛苦和负担,不要再让更多的学生再成为“学畜”。

责编: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