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我该去哪等你?
2018-11-2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苗泉利 责编: 浏览:18

  前段时间,各地“锦鲤”不断的出现。先有国民锦鲤杨超越横空出世,后有支付宝中国锦鲤信小呆荧屏闪现。翻开QQ、微信,基本上被锦鲤刷屏。每个人都希望五彩的锦鲤给自己带来好运。

  锦鲤通常被人们当作是风水鱼,能带来福气。最初是微博里有人发一张锦鲤的图片,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后来又有网友特意恶搞锦鲤图。特别是在热门搞笑排行榜上,一条关于转发锦鲤有好运的微博被转发了40多万次。网友转发一般是为了求事业、求财运、求顺利等。然后,各路奇葩锦鲤出炉!甚至到后来,大家把有福气、有好运的人也称为锦鲤,并争相转发。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转发好运并不是刚刚才兴起的。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段转发好运刷屏期。“逢考必过”、“考的都会、蒙的都对”“转发该锦鲤,四六级保过”等等,这些体现了网友的一种“祈愿思想”。今年无非就是愿望成真,并且有了很大收获的利益。支付宝的巨额奖励着实让人眼红。大家羡慕信小呆,又渴望成为第二个信小呆。一方面,锦鲤大量的转发反映出现代人的焦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好运,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大家都这末转发了,我要是不转发,是不是没有好运了?另一方面,锦鲤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接连不断的推出了新的锦鲤大奖,让想成为信小呆的人跃跃欲试。这只不过是厂家抓住了人们的上面的心理,来制定独特锦鲤来吸引消费者的套路而已。但是由于网友们“不管结果如何先转发锦鲤”的思想越来越强烈,所以仍然有很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了馅饼也砸不到你”这句话仿佛在信小呆、杨超越身上没有体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且不说那两位幸运锦鲤的真实度有多高,单是凭借锦鲤就能成为网红。这件事本身就反应了我们社会的一种“浮躁”的心态。捧热了锦鲤,也捧出了浮躁。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转发锦鲤的大都是青少年。青少年是国未来的希望,却有很多缩在空间里刷锦鲤来转运。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可否认,转发锦鲤多数是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我的某某工作还没做好,转发个锦鲤吧!希望能转运”。还有好多名校学生也在转发着锦鲤,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很幸运。他们依靠的是自己原来的努力,去了大家都羡慕的名校。那为什么他们依旧转发锦鲤呢?可能是他们跟随潮流的一种“从众心理”。但这种心理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学问的探究。对比“工匠精神”,貌似更受到青年人的青睐的“锦鲤转运”没有一点的作用。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相对于“锦鲤”来说,“尽力”才是我们最好的追求。我相信运气是存在的,但它也是更喜欢努力的人。“有准备的人更有可能抓住机会”,往往你看到的锦鲤只不过是他们跃过了龙门后的样子,却没有发现他们在跃龙门前没日没夜的努力。如果他们每天无所作为,在宿舍里睡觉游戏,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幸运降临吧。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梦想不会自己实现,既要敢于做梦,更要勇于追梦。绝不能在本应奋斗的年纪,仅仅躺在床上转发“锦鲤”,而是应该把奋斗作为人生的“锦鲤”,用梦想让青春激情飞扬。锦鲤也并不是等来的,只有自己足够优秀,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能力,你就是自己的锦鲤。不要去相信那万分之一的希望,要相信努力的力量。一分耕耘也许没有收获,但是十分耕耘一定有收获。

责编: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