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影】《我不是药神》:笑中带泪
2018-11-01 来源:青春在线 作者:黄喜莲 责编: 浏览:18
  《我不是药神》人物鲜活,情节紧凑,让观众笑中带泪。不过这样一部难得的国产片佳作还是不免存在着一点点遗憾。影片中假借药贩子张长林之口点出了主角们以及所有患者共同的敌人——穷病。
  影片中以配角出现的患者互助协会的老奶奶在用慈祥的口吻向曹警官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也透露出了身患重病之后又逐步被贫困支配的无奈。“穷”这个抽象的概念是电影当中真正的大反派。但是座位一部商业片,总需要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来承接观众投射来的强烈情绪。于是国际药企的在华医药代表就肩负起了这一重任。
  随着《我不是药神》影响力的扩大,显示中的大制药企业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观众怀着巨大的同情心替那些吃不起天价药的病人抱不平。可是如果把这一问题完全归结于“万恶的资本家追逐暴利”则未免以偏概全。天价药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除了漫长的研究周期和巨额的研发经费以外,药物问世指挥进入不同国家市场的具体程序也会反映在价格当中。原研发药物虽然昂贵,但是他们的出现至少把人类战胜绝症的机会从无变成了有。至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受益者的范围让患者群体的生存几率提高则不仅需要制药企业的努力,“穷人就该等死”的赎回达尔文主义思想当然令人不齿但是反过来,抱着“既然我吃不起,那么大家都别想活”的心态去吧曾为人类福祉做出过贡献的医药企业批到批臭这也同样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我不是药神》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类型元素完美融入了现实题材影片当中,发人深省的同时还提供了流畅的观影体验的充足的娱乐性片中几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程勇和黄毛很难不让观众联想到早年港产警匪片常见的的兄弟情。每年电影市场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比如今年的《暴裂无声》,去年的《嘉年华》,这些影片只要观众能静下心去看,都不难从中获得视听方面的满足感但是,它们的商业化程度都不及《我不是药神》,也就因此失去了被更大范围观众看到并加以讨论的机会。许多人一年到头都近不了几次电影院,上一次看的可能是《红海行动》,再上一次恐怕就是《战狼2》.他们不是影迷也不是会在社交网站上分享影评分享吐槽的影视爱好者。而是身边形形色色上的普通人,只有一部电影连他们都覆盖到了的时候才陈正的成为了一种现象,影片中反应的社会问题也才是真的引起广泛重视。
  对于现实题材影片的类型化操作在韩国基本成为流水线生产。这些手段也成为他们与好莱坞分庭抗礼的重要武器,又是甚至还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有效推动力量。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从来不缺少生产和欣赏这样优秀作品的土壤。这样看来《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是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刻的,也是异常成功的。

责编:彭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