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佛系青年”一词大火了一把,该词特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今年,“隐形贫困人口”的风头刚过,“积极废人”又成了多数年轻人代名词。“积极废人”这个词的横空出世,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对号入座。“积极废人”的官方解释是指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思想上的积极者和行动上的大少爷”的一类人。
此类人与佛系青年最大区别就在于思想上的积极向上,在行动上他们都较懒散,但“积极废人”却大多有积极或超前的目标,但因个人懒散的本性而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喝,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不能完成目标任务,时常内心恐慌不安却没有执行力。
这类人在大学生中间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一开学,立下许多flag,要认真学习,要考四六级,要减肥,要学各种技能……还没开始干,便在朋友圈晒了一遍;一件都还没干,紧接着下一个flag又来了。等真正该行动的时候却各种推脱逃避,“明天再说”、“有什么事是不能明天干的”是已经成为他们口头禅。
为什么积极废人在当今时代会如此引发共鸣呢?这固然与个人的执行力有关,执行力不够却各种“宏图大志”,立不如做。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批评这类人执行力不够,扶不稳自己立下的目标。
但此外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反过来想,为什么我们人人都想成功,总是立下许多我们完不成的目标?我认为时代的引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促使我们为没有目标而恐慌不安,于是人人就争着抢着立下各种“flag”。从小老师家长就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大目标,胸无大志的人将一事无成。这种价值观可能无可厚非,但人人都宣扬这种价值观似乎并不妥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的,功成名就的人只是沙滩上的一小撮沙。这样的引导似乎并不完全正确。努力无可厚非、积极也没什么毛病,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千篇一律的宏图壮志。
这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舆论时常报道“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学子难就业,二本院校难就业,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有能力,要有学历,要有背景,要做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满意,但那只是少数人呀,这个社会还是以平凡人为主。于是人人身上都背着一座山,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但即使宁愿压死,也不愿相信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我们宁愿被拖死,也不愿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flag。上帝不会眷顾每一个人,也不是每一个都有足够的执行力,做不到更加失望。但为了不输给别人,我们依旧立着完不成的flag,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少立点目标,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但事实是,我们不仅这样做了还要宣告给全世界,是觉得即使做不到在气势上也不能输?还是觉得这多人都知道了就一定会做到吗?
所以要如何避免成为积极废人呢?当然一是不要太过“积极”,不要总给自己开空头支票。做不做得了,量力而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气也吃不成大胖子。总是看到许多微信、QQ昵称叫做“不瘦30斤不改网名”、“不上600分不改网名”,目标太过大最后也只是啪啪打脸,这样的flag还是放下为好。其次,完成才是立lag的最终目标,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立过多少目标,而是看他实现了多少,觉得自己能行就多做点,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就少做点。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把所有目标平均分好等你来做的。
不想做“积极废人”,简单点的方法就是放下你的flag,如果不愿意,那就埋头干吧。
责编: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