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秘密”放下刀
2018-07-1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贾文璐
责编:
浏览:16次
近日,腾讯QQ研发的匿名产品“坦白说”、“秘密”等又一次卷土重来,充斥了好友的消息栏和空间动态。QQ使用者通过这一系列匿名产品表达自己平时难以说出口的真实想法和心事,在匿名的保护下畅所欲言。
其实,腾讯这一系列产品的初衷本是想给一些有烦恼却不知道和谁倾诉,或者想要听听他人意见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类似“心事树洞”的平台,可以让使用者倾诉自己生活中的苦恼或者说出平时对某个人不敢表达的情愫。这些产品在使用前期确实达到了初期的预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使用者写下的烦心事和其他使用者给予的真挚安慰和建议。但是,随着匿名产品使用的时间发展以及使用者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人群,匿名产品的一些弊端也一一暴露并日趋严重。由于这类产品不用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些使用者将其变成自己宣泄对社会及周边生活环境不满、辱骂他人的工具,甚至用词恶毒至极,成为人生攻击和恶意诅咒的一把“刀”。这类消息频繁出现在语言暴力实施者的其他朋友的动态中,不仅让其他使用者生气不满,也造成了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造成这类现象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由于多方漏洞共同造成的。
首先,匿名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安全区。由于匿名产品不需要实名这一特点,使用者可以在此平台中随意发表言论而不用担心被别人知晓。因此,这也就成为了一些人发泄不满,尽情展现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场所。一些在现实中不敢当面表达的和一些不希望被身边同事朋友了解的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中肆意展现。
使用者素质良莠不齐也是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的原因之一。虽然腾讯推出的这类产品给了很多人表达情愫解决烦恼的空间,但是由于一些使用者自身的心理问题和素质问题,并不能像腾讯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单纯“解忧”的平台。一些使用者难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化解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又担心实名发布在网络上会对自己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秘密”恰好在为其卸下了伪善的面具的同时又递出一把语言攻击的“利刀”,很多内心阴暗的网友则很容易选择“提刀杀人”。
社会监管与匿名产品存在断层,由于网络发展和网络言论自由,之前已经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实行了网络实名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定的网络暴力问题,但网络暴力问题在有网名以及网络账号实名制的前提下,依旧存在“键盘侠”。更何况,在匿名这一对于“键盘侠”更有力的平台上,实名制不再是限制性因素,社会对网络问题提出的整改方案与匿名“秘密”等的理念和推出存在断层,因此,“秘密”上“提刀杀人”才会愈演愈烈、无人监管。
匿名的“解忧杂货店”本该是一个众人帮助“熟悉的陌生人”解决烦恼的地方,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可以通过这类平台传递正能量、不进行人身攻击的高度,加之监管技术也存在漏洞,因此,如何在今后的匿名平台的发展中,不让其成为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才是让其存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键盘侠”,请你放下“秘密”这把刀。
其实,腾讯这一系列产品的初衷本是想给一些有烦恼却不知道和谁倾诉,或者想要听听他人意见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类似“心事树洞”的平台,可以让使用者倾诉自己生活中的苦恼或者说出平时对某个人不敢表达的情愫。这些产品在使用前期确实达到了初期的预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使用者写下的烦心事和其他使用者给予的真挚安慰和建议。但是,随着匿名产品使用的时间发展以及使用者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人群,匿名产品的一些弊端也一一暴露并日趋严重。由于这类产品不用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些使用者将其变成自己宣泄对社会及周边生活环境不满、辱骂他人的工具,甚至用词恶毒至极,成为人生攻击和恶意诅咒的一把“刀”。这类消息频繁出现在语言暴力实施者的其他朋友的动态中,不仅让其他使用者生气不满,也造成了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首先,匿名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安全区。由于匿名产品不需要实名这一特点,使用者可以在此平台中随意发表言论而不用担心被别人知晓。因此,这也就成为了一些人发泄不满,尽情展现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场所。一些在现实中不敢当面表达的和一些不希望被身边同事朋友了解的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中肆意展现。
使用者素质良莠不齐也是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的原因之一。虽然腾讯推出的这类产品给了很多人表达情愫解决烦恼的空间,但是由于一些使用者自身的心理问题和素质问题,并不能像腾讯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单纯“解忧”的平台。一些使用者难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化解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又担心实名发布在网络上会对自己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秘密”恰好在为其卸下了伪善的面具的同时又递出一把语言攻击的“利刀”,很多内心阴暗的网友则很容易选择“提刀杀人”。
社会监管与匿名产品存在断层,由于网络发展和网络言论自由,之前已经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实行了网络实名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定的网络暴力问题,但网络暴力问题在有网名以及网络账号实名制的前提下,依旧存在“键盘侠”。更何况,在匿名这一对于“键盘侠”更有力的平台上,实名制不再是限制性因素,社会对网络问题提出的整改方案与匿名“秘密”等的理念和推出存在断层,因此,“秘密”上“提刀杀人”才会愈演愈烈、无人监管。
匿名的“解忧杂货店”本该是一个众人帮助“熟悉的陌生人”解决烦恼的地方,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可以通过这类平台传递正能量、不进行人身攻击的高度,加之监管技术也存在漏洞,因此,如何在今后的匿名平台的发展中,不让其成为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才是让其存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键盘侠”,请你放下“秘密”这把刀。
责编: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