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抢人大战”抢的到底是什么?
2018-05-25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刘烁 责编: 浏览:39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据报道,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超过800万人。本该是“史上最难就业季”的今年,在各城市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影响下,可能会是与我们之前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预期不一样的一番景象。

  从2017年起,以武汉、成都为首的二线城市纷纷提出用户口、补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计划,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到了2018年,“抢人大战”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加入到人才争夺战中,并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

  以往“人才”二字,大多指院士、学者等高端人士,与本科生是没什么关系的。至于所谓的落户政策、各类补贴甚至购房折扣,更是没想过,也没听过。短短几年内,众多二三线城市对本科生以及一些技术性专科生伸出颇具诱惑力的橄榄枝,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城市“抢人大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实际上,“抢人大战”并非在中国首次上演。过去是抢外来务工人员,如今是高校毕业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由过去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拉动经济转变到以信息技术、娱乐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面。所以这轮“抢人大战”的显著特点是大家都想抢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年轻人。

  除了从抢农民工变为抢大学生,宽松的户籍新政也是此轮“抢人大战”的焦点。落户政策从限制到放开,看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背后的逻辑却是一脉相承。

  首先,年轻大学生本身就是优质资源。年轻大学生的涌入,带来的是消费、是税收、是社保、是劳动力,是公共支出成本的分担,是对城市外延的充实与再造。

  此外,自由落户下,公共服务压力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规模,受经济机会驱动的外来就业人口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负担。只有大量非就业人口落户才有可能带来问题。

  再看这轮“抢人大战”,落户者皆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和高职业素质形态。其有别于上一代人的互联网思维、创新意识、拼搏激情、奉献精神,无不对城市的竞争力蓄力加油。而当这样的人才形成体量庞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洼地,其碰撞而出的思维火花与衍生出的创新经济,更将引领城市发展迈步时代前沿。

  对于武汉、南京这些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超20%的城市而言,此番新鲜血液的补充将会满足诸多现实需求。

  一个城市,人口越多,人口结构越年轻,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就越强大。故而,城市抢人大战,抢人就抢年轻人。抢到年轻人,就抢到了他们的孩子,也就抢到了城市的未来。

  曾经,我们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发现自己的所长在小城镇无用武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抢人了,不过这一次,你会选择在北上广之外打拼吗?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