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有质量”的大学生活
2018-03-05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徐赫 责编: 浏览:7

        最近各个中学纷纷进入高考100天倒计时,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考生们更加紧了复习的速度。反观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们,相比之下,似乎有些颓废,也有不少人已经毕业的人后悔自己在大学中没能好好利用时间。

    “想想我这大学四年过得真是有点单调,没啥好回想的。”

    “看着他们就好像想起自己高三奋斗的那段时间,那时候真的是全身都有干劲,现在好像有点泄气了。”

    “这才上大学半年,感觉高中三年学的知识都忘干净了。”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就是读了一年的大学,然后重复了四次。浑浑噩噩、混吃等喝,直到毕业季来临,才无奈地面对最后的结果,一边慨叹人生不公,一边后悔大学时只顾玩乐,没能抓紧机会学习知识。不得不说,这是不少大学生的常态。

 


 

     那些能够明确自己的生活状态,可以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负责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内驱力,他们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做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放松,什么时候该联系实习,什么时候该发表论文,以后到底是读研还是选择工作。但是,在大学当中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他们不是学霸就是大神,或者就是个传奇。

     “我也想努力学习,但不知道怎么下手”“我也知道天天打游戏不好,但控制不住”“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不知道该怎么办”“快毕业了,我对未来还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所描述的最多最主要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迷茫。

  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缺乏自控能力。长期无意识地熬夜或者白天睡觉翘课,情绪低落或者易怒、脾气暴躁,沉迷游戏或者影视剧,拖延症、强迫症等等,这些都是缺乏自控能力的失控表现。

    所以说,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你缺乏自控,你之所以缺乏自控,是因为你不仅缺乏自控的能力而且不曾想过如何去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清晰的目标,这让自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正向的反馈,这让自己缺乏持续努力的动力;没有锻炼意志力,这让自己习惯脆弱。

    首先,你要尝试着带着目标去做事,你需要定一个可被量化又不是那么长远的目标。可被量化即可能实现的、能够准确描述出来的目标。目标太过长远太过艰难,会很快消磨你的斗志。研究成功人士身上的特质,将这些特质进行逐一分解,切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你不一定真的要实现,但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在进步,你就一定能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改变。

    其次,你需要建立起正向的反馈。许多人之所以定下目标也坚持不下去,问题就在于目标与结果之间离得太远,这中间枯燥繁琐而且艰难的过程让你难以忍受,所以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比如前段时间很流行的“早起打卡”,每天都可以将打卡内容发不发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健身,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肌肉线条逐渐变得清晰。这样下来,你往往会更有自律性,也更有执行力。

    最后,则是需要锻炼意志力。也许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以及充足的睡眠。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建立“我可以做到”“我能够克服”的成就感,可以让自己的意志力得到肯定。“今天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明天早上六点起床”,“这个星期要写两篇文章”,经常给自己定一些简单易完成的目标,会帮助锻炼意志力。

    所以,别再说为什么别人总是比你优秀,除了你自己,谁也不会为你的失败买单。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