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频繁被骗,背后竟是虚荣心作怪?
2018-02-27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金蓉 责编: 浏览:25

“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租房被骗”……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屡被爆出。面对一些骗局,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似乎总是容易落入陷阱。
 

继徐玉玉受骗案件后,揭阳女学生蔡某某遭遇电信诈骗案,被骗一万元学费后跳海自尽。2月12日,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件做出二审判决:驳回五名诈骗主犯的上诉,维持原判,判处无期徒刑。骗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成电信诈骗犯罪团伙,采用和虚构事实的方法,通过利用“钓鱼网站”链接、发送诈骗信息、拨打诈骗电话等手段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且多骗取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并造成一人自杀。

 

眼下大学生们受骗的案例很多,骗子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往往是下“狠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


  那么大学生频繁受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学校和家庭对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缺位、提前消费花销大、骗子作案手段防不胜防、容易同情心泛滥和生活压力大等都是大学生频繁受骗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自身问题,多数大学生涉世未深、缺少社会经验与辨识能力,疏于防范、警惕心不强,行事轻率等都是大学生容易受骗的重要原因。
 

采访中,66.7%的受访者指出大学生在求职、兼职时最容易受骗。许多兼职都要求大学生们交入职费用,大学生们表示一开始因为金钱数额不大而放松了警惕,在得到一点蝇头小利之后给了骗子更多的钱,事后才知道自己被骗的事实。南京某高校的女生小张就因为轻信“网上兼职足不出户月入过万”的广告,被骗走了今年下半年的学费,八千多元。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教师申子姣认为大学生群体在实习、兼职中受骗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一些大学生比较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些很有诱惑力的骗局时,比较容易放松警惕。可见,强烈的虚荣心是大学生兼职受骗的重要原因。
 

那么针对大学生频繁被骗的案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大学生自身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增强与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沟通,不要自己轻易下决定,在遇到缴费的现象时更不能冲动,多询问同学、家长及老师的意见。另外,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虚荣心,有贪小便宜的意识,才会在外界的诱惑中犯错。
 

其次,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工作也要做好。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方面,老师应该为学生普及一些防骗知识,同时告诉学生如果身陷骗局如何自救、如何维权。除此之外,社会也要大力倡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观念,消除一些大学生贪小便宜的意识。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骗子的打击力度,在受骗学生报警后多提供一些支持。家长也不能因孩子上了大学就懈怠了对孩子的教育,自身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因为很多诈骗案都是从家长入手的。
 

大学生活是丰富的,是多彩的,也是学业生涯中最值得留恋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转型期,大学生在强调完成学业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安全。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必须做好自身防范措施,顺利地、愉快地、安全地度过大学生活!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