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黄河大合唱》?经典岂容亵渎
2018-01-30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臧文华 责编: 浏览:11
  近日,某单位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蹿红于网络,视频中一群人伴随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舞台上唱着改编的歌词,且动作夸张癫狂似群魔乱舞。这段恶搞视频一经发出便热议不断,很多网友看了视频之后表示并不觉得好笑,反而认为这种哗众取宠的恶搞有损经典。《黄河大合唱》的恶搞版本层出不穷,单位年会、大学校园、电视台都有类似恶搞节目的出现。

  对《黄河大合唱》的频频恶搞,引起了曲作者冼星海之女冼妮娜的注意。而且,冼妮娜近日公开发声,称将起诉这些戏谑经典的恶搞者,依法进行维权。

 
  其实,现在网络上不乏各种恶搞视频及表演,大部分都是以浮夸的言行恶搞人们熟悉的作品来迎合观众,博取关注和支持。或许有些恶搞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是恶搞式表演不是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来博眼球的形式并不可取,这不是对经典的传承而是一种亵渎。喜剧性表演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力与水平,幽默虽有幽默的形式,但娱乐不能失去底线,恶搞《黄河大合唱》不仅达不到娱乐大众的效果还会让大众因经典遭亵渎而愤怒。

  另外,任何一种表演都会向观众传达出其蕴含的文化,观众在潜移默化之间便会受其影响。以无所谓的态度恶搞经典,表演者虽认为无足轻重实则危害巨大。站在长远的角度看,文化价值趋向低廉,人们品味趋向低俗,道义正面临挑战。那这种恶搞便营造不出娱乐氛围,更传播不了娱乐精神。当民族经典遭到亵渎,优秀文化受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了。
 
  何为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典范,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所以,恶搞经典我们笑不出来。而且,《黄河大合唱》曾入选“十大抗战歌曲”,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歌,它歌颂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首歌的背后是我们的民族气节。冼妮娜表示其父冼星海在世时曾以此作品为傲,在父亲眼里音乐就是投入到抗日战场的武器,音符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过度娱乐化使民族气节成为笑料,这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的精髓性与权威性,它不是一张草稿纸任人修改涂画。对待经典,我们要有敬畏之心。经典需要我们传承,但是传承不是随意篡改,任何改编都应该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历史承载着先辈的奋斗历程,经典作品蕴藏着民族历史的兴衰,指引着我们未来前进的道路,经典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大国崛起,我们需要以文化内涵为底蕴。

  所以,尊重经典就是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未来。

责编:王玉婕